陳藝生
摘 要:意識到問題,是學習過程的開始,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開始后續的探索過程,這是在教學領域當中無須贅述的事實,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師思想以及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問題,導致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當中亦是同樣的走向。因此后續的討論將主要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展開,為教學改革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初中教學;數學教學;問題意識
數學教育是學生邏輯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到達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面臨轉折點,所以這一階段對學生思想的引導激發,是至關重要的,決定著學生能否在這一階段奠定更扎實的邏輯基礎,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后續學習。而問題意識激發正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意念,應注重這一階段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因此文章中將針對初中數學課程中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進行分析,促進教學改革。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問題分析
1.教學思想應試化,導致問題意識的培養不被重視
開始課程時直奔主題,迅速講解,完成教學過程,便算作完成任務,這是當前應試思想下多數教師的教學思維慣式。所以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只是單純地聽取教師講解,適當做好筆記,之后針對性地進行記憶。可見在應試教學模式下,學生是否有質疑,是否有聽過卻并不明白的知識點,都并未得到重視,這樣的灌輸化教學,顯然是不注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因為許多教師過于注重追趕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所以這樣的快節奏教學模式下,學生多提問,會讓教師認為進度受到影響,這是應試化的影響,更是師德的缺失。
2.教學方式缺乏激發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應試體系長久影響之下,灌輸教學早已扎根在許多小學教師腦中,影響著教師的思考模式及教學方式。數學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性思想以及質疑精神本來是最重要的基礎素養,但在灌輸教學方式之下,實際的教學方式應用卻完全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這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有很大影響,會讓教學面臨著過于死板而無法讓學生提起興趣的困境。
3.教學評價方式過于苛刻,不容許學生質疑或犯錯
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是否對自身具備充分的自信心。所以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思考存在問題,教師如果以提問引導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疑問在哪里,會讓學生敢于說出自身的理解,這便是疑問所在,而教師如果在學生思考存在問題時只是一味苛責,必然是不利于學生知識理解的。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1.轉變教學思想,確保問題意識的作用得到重視
教師長久以來的應試化思考方式,對于學生的思考方式、學習習慣也必然會產生影響,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只重視講解,學生在課堂上便也不愿提問,這樣的發展趨勢對教師、對學生都沒有益處。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擺脫思維定式,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提起重視,才能讓學生也意識到自身腦中疑問的產生有怎樣的價值。問題是學習過程與探索過程的開端,教師在講解任何問題時,都應先讓學生明白這一理念,并激勵學生找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去質疑、去提問,進而通過提問強化了解。為讓學生不要過度拘謹,敢于提問,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應當先告訴學生,我們要將學習看作解謎的過程,有任何不明白的問題要第一時間提出,而且應當像偵探一樣,主動發現問題。不斷像學生宣導這樣的理念,學生的思想自然也會隨之轉變。
2.運用激勵教學,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長久以來,我國教學體制都更傾向以教師的思想為主,所以教學方式也多數由教師來主導,教師作為成人,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有一定差距,所以由教師主導的數學課堂,又受到灌輸教學的影響,很難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激勵作用,只會讓學生跟著教學安排走。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會讓學生思想受到限制的。所以教師也應當突破自身的思想限制,以更創新的視角去看待教學規劃,擺脫以往灌輸教學思想的影響與限制,利用更具激勵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最終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果。比如在講解體積計算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挑戰的問題,比如玻璃球、足球和乒乓球,如何計算這些物體的體積。學生想到了把球放到容器中,測量排水體積的方法,還有的學生想到了往球中灌水的做法,但是忽視了球壁厚度。對于學生的想法教師需要予以中肯的評價,并且運用適當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疑問與思考,并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問題的產生,是掌握知識的重要導向,進而養成不明白就提問,甚至敢于推翻教師思想去提問的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到,產生疑問是很正常的,進而才敢于去質疑。
3.確保教學評價更具激發性,鼓勵學生提問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中,疑問都是必要的,而并不是可恥的,是因為求知欲望而自然產生的念頭,而不是因愚鈍、沒有學好才有疑問。但許多教師都對這樣的思想并不認同。所以在解答各類數學題目的過程中,通常因學生答不出問題或者對問題想不明白,便認定學生是愚鈍的,是沒有認真學習的,這是教師長久以來被應試體系所養成的尖酸思想方式與自身的利己根性結合所導致的結果,問題在于教師而不是學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教師便應當反思自身的教學評價方式,并進一步完善自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在學生有不懂的問題時,教師第一時間應當對學生說的不是“為什么你就是不懂”,而是“不懂的部分在哪里”,激發學生對自身疑問的深入思考,這樣更有利于讓學生明確自身的疑問,并養成充滿自信敢于提問的習慣,這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涉及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以及邏輯基礎的奠定,對于學生后續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有決定性影響,甚至關乎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后對待任何事物的思考方式。因此對于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意識,對于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而問題意識便是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意識,能夠讓學生更加自信,養成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的習慣。所以教師也應當更注重這一階段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自然會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效率。
參考文獻:
[1]任慧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80.
[2]邵瀟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