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敏
摘 要:初中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生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科目的掌握程度和今后的學習狀況。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明確教學創新的意義,從而在實踐中注重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側重于分析教師如何提升課堂的教學創新能力,從而改進和完善自身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習能力以及教師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設置;思辨能力;學習興趣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1.課程設置的問題
初中語文承接了小學的知識水平,在生僻字掌握、作文書寫、難句病句、閱讀理解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難度和廣度上都有較大提升。初中為期三年的學習過程,需要掌握的生字、詞語、短語和長難句比較多,且覆蓋面廣,包括日常交際、科學技術、時政新聞等,而從大量的教學案例來看,初中語文教學中容易忽視眾多知識點的關聯,忽視連點成面的知識網絡構建,容易忽視系統性、覆蓋性的學習。
初中常常面臨著理科學習課程如物理、生物、化學的單獨系統性學習,不少理科素質較強的學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愛的理科學習上,而與此同時,學校和教師也重視升入高年級后學生的理科學習,尤其是初三升學階段新增加的且容易出現學習問題的化學科目,容易忽視語文的學習,存在著語文課題組不足的問題,在升學階段,用于語文組教學研究的教師數量和學科帶頭人建設也處于相對缺乏的狀態。
2.學習興趣的引導問題
初中英語的難度有所加大,如文言文的深入學習、古詩詞鑒賞、病句修改、議論文初步寫作、近代大家作品的賞析等都是學生的難點,甚至容易成為“知識死角”。之所以很多學生尤其是理科生覺得語文學習難,一方面不是因為作為母語的這門課程難,而是分數上不去,高分缺少,讓學生沒有太大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內容對他們的學習要求更高,需要大量反思和記憶。面對這些本就不簡單的內容,教師灌輸以機械式、教條式的“呆板知識”,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然無法產生學習的興趣,日積月累后的“知識死角”得不到及時清理。隨著中考的臨近,語文難度也在加深,一次次模擬考試的不理想將進一步引發學生對語文喜愛程度的下降,然后進一步導致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興趣的下降,從而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1.多元化教學體系的設置
針對課程設置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多元化的教學體系設置和教學環節入手,從課堂提問環節入手,從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入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從而引起學生對文意理解的深層次認知。教師可以采取民主的教學方式,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辨環境。教師拋出一個問題,不僅僅局限在書本上已經標注很清楚的知識點,提問環節要側重于學生的思考,不要把提問實際上變為習題練習,而反思和理解被放進次要位置,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可取。
教師要支持和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善于發現學生提問中思維的“閃光點”,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課堂的提問機會,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新技術的引入提高學習興趣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文言文的學習、近代大家作品尤其是學生反映強烈的魯迅散文的閱讀與理解,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也一直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障礙”。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入新技術如多媒體、互聯網、MOOC“慕課”、VR虛擬現實技術等,充分利用新時期信息科技的手段來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VR虛擬現實技術、基于互聯網的MOOC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等,讓學生能夠從多種角度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如MOOC“慕課”的建設,本身就帶有工具資源多元化的特征,容易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MOOC的開展,也讓各個學校之間的語文教學校際交流變得方便可行,頻率隨之上升,而且MOOC的課程易于使用,容易突破傳統課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全國各大名校的教學風采,這一點在教學資源相對不豐富的邊遠地區顯得尤其及時和寶貴。
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提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可以從課程體系設置、新技術的引入等方面入手。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還需要學校和教師結合本校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豐富。
參考文獻:
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5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