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平
摘 要: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也是重點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聯系生活進行數學教學逐漸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眾多數學教師也都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驗,闡述了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數學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聯系生活;課堂教學;實踐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時可以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用數學的眼光與視角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數學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可以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時也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保證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意義
1.降低抵觸心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只是單一地傳授學生知識,他們就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通過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教學,學生在學習時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親切感與熟悉感,從而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增強實踐意識,促使學生學以致用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實踐意識與能力,使其在數學學習中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這不僅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更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手段。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其可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數學教學相聯系,可以切實地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其在應用中增強自身的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實踐
1.結合實際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之一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從這個教學目的出發,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其主動地參與問題的思考探究,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
例如,在教學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出示這樣一道題:“某校為八年級寄宿學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間4人,那么有20人無法安排;如果每間8人,那么有一間不空也不滿,求宿舍間數和寄宿學生人數。”這是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事情,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會充滿興趣。那么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的思路,注意其中的等式與不等式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也都會積極地進行思考計算,從而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2.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情境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初中生來說,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的氛圍,使其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世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恰當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而又趣味的情境中進行積極高效地學習,為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直角三角形地磚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地磚,看看各個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在學生猜想出結論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驗證結論。這樣的教學環節既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與數學知識相融合,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自主合作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布置課外作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出真知。對于數學這個科目來說,學生也只有在練習中多加應用,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涵,才能在做題中靈活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由于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機會與時間都不充足,那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與能力。
例如,在教學“數據的分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整理相關的數據,編制頻數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圖,如調查班級學生的出生月份、調查學生課外的閱讀情況等。為了讓調查更切合實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確定調查主題。這樣的課外實踐作業既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精神,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認知,使其在學習時注重總結與應用。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恰當的教學方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切實地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艷.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3.
[2]陳婧巧.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3(6).
[3]李素琴.實現信息技術條件下數學問題生活化形象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9).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