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興趣;有效策略
初中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是個轉折點,教師要尤為重視這一階段的教學,尤其是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教師更為重視,這是因為初中數學相較于語文、英語等學科難度較大,而且讓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有利于將來物理、化學課程的順利開展。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朋友,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本文將結合一些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分析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問題教學,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問題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問題開篇,并利用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習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進入課程的學習,又因為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以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三角形》中《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其中一課時為例,在學習這一課時之前,學生了關于線段、角和相交線的知識,所以在這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認識三角形的邊,同時能用一定符號表示三角形。具體做法是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圖片,如,金字塔、大廈上的三角拼湊的玻璃、警示牌等,讓學生在一開始的學習中有種熟悉感,從而快速進入數學的學習狀態。教師指著這些圖片問學生,除了這些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三角形嗎?學生聽后紛紛回答,教師點頭并用眼神鼓勵學生,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這三角形內部由多個三角形構成,教師示意讓學生安靜下來,對學生說你們都很棒,很善于觀察生活,下面你們能告訴我黑板上的這個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嗎?能從中找出幾個不同的三角形。學生通過觀察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接著問學生如果我讓你們用自己的話描述三角形的概念,我給你們2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這個問題。2分鐘過后,有部分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三角形的概念。教師說對的,你們都很棒,三角形就是由不在同一直線的三條線段組成的。教師接著再畫一些圖形在黑板上,有沒有相接的三條線段,有相接的三條線段(不是首尾相接),有三條首尾相接的線段。教師指著這些圖形再次問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圖形,有沒有發現剛才我話中的錯誤,有學生說剛才三角形定義中沒有加首尾相接,教師點頭,并問學生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加首尾相接嗎?學生通過觀察圖形說知道。在“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這一節教師使用問題教學的方法,帶領學生一步步進入本課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這一課時的興趣。
二、動態教學,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動態教學就是教師利用現在流行的一些軟件,把靜態的線段或圖形動態化,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學生在觀看時,容易對這節課的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這節課的教學質量。
以初中數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中《最短路徑問題》為例,教師在教授“最短路徑問題”這節課之前要先明確教授這節課的難點,即如何運用軸對稱平移解決現實生活中路徑最短的問題。針對這個難點教師就可以采用動態教學的方法,在課下教師先利用一些軟件做出這個知識點的動態教程,然后在課上利用多媒體一步步向學生展示。具體做法是教師在課上先問學生你們會算出路徑的最短距離嗎?學生說會,量出來最短的就是,教師說你們說得也對,但本節課我會給你們講一個更好的辦法,你們想學嗎?此時學生被教師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師說想學。教師說那我們一起通過觀察多媒體尋找這個辦法吧,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動態教程,即有A、B兩個點,有一條河I,教師說小紅家在A,但她要到I河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后又要到B處去辦事,你們能幫小紅標出在I河哪里洗衣服可以使所用的路徑最短。教師用多媒體連成線段,并一點點移動。學生在動態教學中開拓了數學思維,并激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實踐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實踐,學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以初中數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的《隨機事件與概率》這節為例,教師在講授“隨機事件與概率”這節課可以采取實踐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具體做法是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拋硬幣這樣的隨機事件算出概率,學生通過拋硬幣的實踐,激起了學習《隨機事件與概率》這節課的興趣,從而提高了這節課的教學質量。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這樣做既有利于推動數學這門課程的順利開展,同時又可以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董曉斌.芻議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32).
[2]趙建斌.芻議激發學習興趣的多維視角: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J].學生之友(下),2011(4):18.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