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春梅
摘要針對傳統分層教學法存在的問題,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以隱形分層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基礎層、普通層和提高層,再針對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將其“短、小、精、悍”的特點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中,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能使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分層教學 微課
引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計算機在各個領域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由此企業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盡管各高校在大一新生中都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但由于新生在入學前對計算機的掌握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使得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分層教學法由來己久,它是為了解決學習者初始認知基礎水平和認知風格存在差異的問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材料和指導,由此推動每個層級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分層教學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需要實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從而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對學生層次及教學內容進行實時調整。分層教學的附加工作量大,授課難度大,且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廣泛知識量大,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必然要有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通過精心的設計將課堂中的難點、重點錄制為5-10分鐘左右的視頻,能夠很好地解決課堂時間過于緊湊的問題。再進一步加工形成具有難度梯度的一系列微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有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
1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策略
1.1學生隱形分層
分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對知識結構掌握的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如果直接將學生進行分層,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自信心,甚至讓基礎差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影響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隱形分層法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學生原有的教學班級進行授課,以學生不易察覺的分層方式進行分層教學。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將同一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編號,并不公開他們各自的分層等級,教師通過小組的形式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和管理,充分運用分層次的教學思想,因人而異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避免因公開分層結果而產生負面影響。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首次課程上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內容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測試形式主要以上機操作為主,包括Windows和Office兩部分內容。根據學生測試的結果將同一班的學生分為基礎層、普通層和提高層。其中,基礎層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差且實踐操作能力差的學生;普通層為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的學生;提高層為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且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
1.2教學內容分層
分層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分層的教學方式實現對具有不同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以達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更好地應用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在分層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的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的設計包括:
(1)前置性課程內容學習。在每次課程結束時,給學生提供下次課程上課前需要學習的資料,讓學生在下次課前自主完成資料的學習。課前的學習資料主要針對基礎層的學生進行課前的學習準備。學生在課前完成一些前置性的課程內容學習,帶著問題上課,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課堂內容設計具有梯度性的任務。授課過程中,預留5-8分鐘的時間作為課堂提問時間,提問的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主要看學生是否完成了課前的學習準備工作。課堂的講解內容以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為主,再設置具有梯度性的學習任務。以“Word圖文混排”部分的實驗內容為例,如表1所示,對于“實驗準備”部分的內容,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是否要自己錄入和制作實驗所必需的文字及表格等內容,該部分內容主要針對基礎層的學生,基礎層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不太熟練,有部分學生對鍵盤鼠標的操作都有困難,應該提供更多的基礎操作內容供他們練習和學習,其余學生可直接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完成后續的實驗?!氨刈鰧嶒灐辈糠?,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該部分內容為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疤岣呔毩暋辈糠值膬热轂榻虒W大綱要求的擴展,主要針對普通層和提高層的學生所設計,只要學生完成了必做實驗部分的內容,再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是否完成提高練習部分的內容,以滿足提高層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實驗部分為開放性的實驗,主要針對提高層的學生所設計,該部分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完成相關主題的內容設計。
(3)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考核標準。學生最終的期末考核成績包括:理論考試成績(40%)+上機考核成績(30%)+平時成績(30%),分層教學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最終都能達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求,期末的理論考試和上機考試內容主要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平時成績的考核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知識內容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分層次完成考核。對于基礎層的學生,主要以平時完成的實驗內容及課后練習是否達到基本要求作為考核標準;對于普通層的學生,在完成基本實驗內容及課后練習的前提下再結合提高練習部分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標準;對于提高層的學生除了完成以上基本要求外還需結合其完成內容的創新性作為考核標準。
2微課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中的應用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中,課前學生要完成前置性課程內容的學習,課后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性地完成提高練習及創新實驗部分的內容。微課是以教學任務為基本而設計的視頻媒體作為教學資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知識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組織教學中各個步驟的多媒體。“微課以“短、小、精、悍”為特點,且極具趣味性。教師通過精心的設計將課堂中的難點、重點錄制成5-10分鐘左右的視頻,再進一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難度梯度的一系列微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外學習需求,從而有效的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實現課堂的延伸。
以“Word長文檔排版”部分為例,在課前制作微課作為學生前置性學習的參考資料,微課內容以問題導向的形式提出學生在排版畢業論文時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樣式的應用,論文目錄的生成,不同頁眉頁腳的制作方法,圖表的題注及交叉引用等。由此向學生展示長文檔排版部分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再以樣式為主要講解內容,以案例的形式講解樣式的概念、樣式的修改、定義及使用。對于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提高練習部分,由于屬于教材外的擴展內容,也將其錄制為微課的形式作為學生課后學習的參考。將微課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分層教學中,能更有效地發揮分層教學的優點,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結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知識量大,學生對計算機的掌握技術參差不齊。筆者利用隱形分層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基礎層、普通層和提高層,再結合微課完成分層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較好。只是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在分層教學中由于每位教師的授課班級較多,教師很難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并給予相應的輔導。第二,微課的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錄制一個微課視頻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場景,需要提煉和總結知識內容,以期能夠將知識內容更具趣味性地呈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主動觀看和學習。要制作出一系列的支持分層教學的微課,必然需要學校的支持和團隊的協作,這將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