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順洪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門實踐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回歸地理學科本質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進而實現高中地理有效教學,是當前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廣大地理教師及相關學者探索與實踐的重要課題。文章基于新課程改革視角,探究高中地理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
高中地理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組織教學時與時俱進,積極優化教學策略,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為地理課堂注入新鮮元素,使其煥發生機與活力。課堂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優化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重要意義。為開展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地理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探索優化教學的可行性措施,落實素質教育核心理念。
一、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實質要求
有效教學是一種行為激勵,即通過一定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內在的行為動力,促進其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的過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思維性學科,高中地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任務就是通過強化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以得出,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實質要求在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啟發式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想學、樂學、好學高中地理。
二、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1)對地理學科本質認識不足。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高中地理本質要求的學習與理解,造成其在理解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本質要求方面存在偏差,認為高中地理有效教學與傳統“灌輸式”教學相差無幾,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沿襲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未能有效運用激勵方式和手段提高地理學科教學成效,導致高中地理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2)未切實落實地理學科新課改理念。從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現狀上看,在教學指導理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雖然教師在響應新課改號召下對新課改理念有所認識和理解,但在教學實踐上卻存在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新課改所提倡的啟發激勵式教學觀念未能有效落實。而且迫于高考升學壓力,仍有不少教師采取傳統高壓式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以強迫學生學習的行為實施教學,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催生了學生的“逆反心理”。
(3)教學模式單一枯燥。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情況并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變,部分教師實施的“多媒體”教學未能有效聯系生活實際,使得高中地理實用價值大幅降低。
(4)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閉卷考試是高中地理考核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方式,該考核方式的結果,反映的是學生理論知識水平,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地理技能和實踐運用能力。
三、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
(1)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前,教師應考慮好以下問題:通過這堂課,學生能學到什么?如何講授課程,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時間怎樣安排最有效?有了這些準備,教師的教學就會更有信心,更有激情。另外,教學情境再現是營造課堂氛圍的一個有效途徑。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將學生迅速帶入學習狀態,能夠引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對新知識產生探索欲望。例如,教學關于歐洲國家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歐洲一些國家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展示給學生。這些資料,一方面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之感,另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2)重視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原理和規律的掌握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進行角色轉換,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監督者,要發揮學生的能動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高中地理課堂不是學習工廠,教育教學活動也不是不斷重復的機械化生產活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應該是獨立的、有個性的鮮明個體的存在。而高中地理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講規律、講公式,很少告訴學生這些規律和公式是怎樣來的,因此,學生只能單純地進行機械式的記憶,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原理和規律的掌握情況。例如,洋流的分布規律、河流形成原理、地球板塊運動規律等,學生都要掌握。掌握扎實的地理知識,是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必要前提,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首要環節。在全面的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地理素養。
(3)構建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潛能
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本質在于對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回歸這一本質,就需要構建教學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生活化教學、多媒體輔助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生潛能與興趣的激發。例如,在教授“氣候環境保護”一課時,教師引入災難片《后天》與現實的氣候問題進行穿插,虛實相間,能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使他們深刻認識和理解氣候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進而在學習本課過程中更加投入,最終提升本課教學的整體效率。
(4)革新教學觀念,實施有效教學
教師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教學觀念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最終結果。為此,在構建高中地理有效教學課堂中,要注重革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有效教學水平,進而為實施有效教學保駕護航。
(5)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當加強學習,不斷革新,積極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并采取多元教學手段,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授“宇宙”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將浩瀚、神秘的宇宙在課堂上以視頻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變抽象為具象,使學生在感觀的刺激下引發對該課學習的進一步思考。
(6)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實施考核評價時,教師應當摒棄傳統落后的考核評價機制,重構多元、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實施綜合化、全面化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改變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這既能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又能體現出教師遵循素質教育思想、對學生負責的教育理念,更能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積極優化教學途徑,勇于創新教學模式,打造具有趣味性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郭立霞,張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9).
[2]史文印.課程與考試改革情勢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思路[J].教學與管理,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