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
【摘 要】文章結合筆者從事初中人教版化學教學的經驗,以新課標作為切入視角,就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在總結當前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改進初中化學教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實驗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新課標
在當前的初中課程教學改革中,化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而化學實驗則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進一步豐富化學實驗類型、采取靈活多變的實驗教學是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取向。針對傳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單一、嘴巴講實驗、黑板上畫實驗的尷尬現象,新課標頒布以后,極力推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向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靠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按照新課標要求,對化學實驗教學進行針對性改革是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根本途徑所在。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對新課標的接受現狀
在新課標已經頒布六年有余的情況下,初中化學教學實驗子啊教學改革和新課標貫徹實施的推動下已經較之以往有了巨大的改變,但是,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當前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還是存在諸多與新課標和素質教育要求相沖突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給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了較大的阻礙,是當前初中化學教學改革應該給予足夠重視的問題。
例如,針對初中化學教師對2011年新的初中化學新課標的理解的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教師都對該新課標有相應的認識和了解,但是這種了解的深度和廣度與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相比還是不夠的。其中,在對新課標的理解深度和廣度方面,調查的結果表明城市初中學校的化學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明顯優于農村教師。同時,在新課標的培訓方面城市初中的化學教師又超過九成的都參加過層級不同的新課標培訓,而農村初中化學教師參加過新課標專題培訓的比例不到兩成。城市初中化學教師接受新課標培訓的比例研遠遠高于農村。
在當前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從新課標理解的視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教育,讓廣大一線教師深入理解新課標的精神和內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不斷提升實驗教學的專業技能是推動新課標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亟待改變
新課標中關于化學實驗教學提出諸多要求和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這些要求和原則對實驗教學進行銳意改革創新,將傳統實驗教學“灌輸式”的方式轉變為“啟發式”教學。改變以往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作為知識傳授者,根據預設內容和程序將實驗過程灌輸給學生的做法。通過在實驗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動手,操作實驗、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實驗中的異常現象和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教材中有關“蠟燭燃燒探究”的實驗教學中,針對蠟燭熄滅時冒出白煙,白煙是什么物質這一實驗中產生的問題,教師不要及時給出答案,而是要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學生就這一問題的探究過程中提出的白煙是何種物質的不同答案,教師也不要急于指出其對錯,而是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讓學生通過自主動手來探究問題的答案,養成用科學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我們認為,化學作為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其產生和發展都是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如果我們一味強調讓學生學會基本實驗操作程序,記錄業已這證明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那么化學實驗必然是一種枯燥和乏味的知識學習過程。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精神,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采取“啟發式”的實驗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開展實驗,那么,實驗教學必將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養成了通過實驗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必然會對其化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積極的作用。
三、初中化學實驗內容應注重生活化
化學學科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社會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實驗內容最大限度地生活化,將化學實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的道理,提高實驗內容的生動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培養樣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和利用自己所學的化學學科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例如,在向學生進行“燃燒與滅火”這一問題的實驗教學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自主實驗如下:給學生提供蠟燭、空燒杯、火柴、扇子、剪刀、洗氣瓶、沙子、以及水槽等實驗用品,讓學生組成滅火小組,讓學生在教師指導前提下自主利用這些器材設計實驗探究方案,用不同方法點燃和熄滅蠟燭,從中探尋滅火的原理。涌入,在講解關于分子和原子的運動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聯系到學生們衛生條件稍差的公共廁所如廁時會問道強烈的氨氣味、以及水泥路每隔一段距離要留出一條縫隙等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向學生講解分子原子運動的知識。進而引起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和感受分子原子運動的實際例子,從而探求解決有害分子原子運動的科學方法。
我們認為,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傳統的實驗程序、實驗數據、實驗結論的按部就班式的灌輸固然能讓學生掌握大綱規定的基本知識。但是,新課標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卻很難有效的完成。通常這種教學學生難以養成利用學科知識探究生活中相關問題的習慣和意識,也難以實現培養學生利用所學化學知識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同時也難以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實驗內容中體驗和感受化學科學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實驗教學內容,對實驗進行損益變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實驗內容盡可能地生活化,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維目標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