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華
[摘 要] 當今中國,突出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課程改革已刻不容緩,語文教育是基礎教學課程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刻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要求,以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作為指導,高效地開展語文主題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核心素養;語文;主題學習
當今中國,突出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課程改革已經刻不容緩,語文教育是基礎教學課程的基礎,因此對語文課程的改革不僅要適應國外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應該符合中國國情。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指導性科目,應當對語文科目進行改革,才能加強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國內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語文課程在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方面上面臨著一些重要的問題。比如課堂教學活動太過單一,本來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更加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但是由于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創新意識,導致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高。還有就是對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國內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跟不上課程標準。最后就是對于現行教材過于依賴,教材不改革,教學內容不變,教學固守陳法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語文主題學習內涵
1.三維目標
現在的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還有方法和過程三維目標。在現有體制下,通過三維目標無法界定語文的核心素養。但是,通過三維目標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三維目標只是三個方向。知識和技能是每個學科教學的最基礎核心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方法和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的時候采取一些方法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既然是所謂的過程就不能當作教學目標。
2.語文語言、思維、審美、文化要求
最近有關專家在關于語文課程標準改革的會議上指出,語文的核心素養就是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語言當然是教學當中最重要的質素。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快速掌握學科的知識還有學習能力,這就離不開思維。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還會涉及審美和文化,審美是人們分辨丑與美、是與非的基礎。文化是對過去幾千年文化的總結,只有知道歷史,了解歷史才能夠更好地吸收歷史留給我們的經驗與教訓,畢竟現在很多東西是在總結前人的教訓上才變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3.注重思維品質
語文課程的基本教學路徑包括寫作課、閱讀課以及活動課。根據調查問卷和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寫作課和閱讀課在實際教學中占有重要比重。但是無論哪種形式的課程,我們看中的是是否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知識以及能否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利用這點我們可以判斷一堂語文課是否是真正的語文課,是否是高效的語文課。現在語文課乏味不堪,實際上反映的就是長期以來我們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理解缺陷。一般情況來說,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是擔當著傳授語文知識的目的,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大量的語文知識,是語文教學在義務語文教學階段的基本特征,學生吸收語文知識的數量是考核這一階段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據。高中階段,學生已差不多積累了足夠的語文知識,這時候他們更需要的是語文思維的提升。學生語文思維的提升是該階段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任務。確保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想法,接受不同意見。著眼于分析與評價的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的主要目的。
三、目前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改革遇到的問題
1.教學內容脫離文本
目前的中小學教學,主要是把語文課程當作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工具課程,認為學生只要能夠寫作、閱讀理解和口語交際就是學好語文了。這是嚴重誤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背離課本實際,架空文本,過度追求人文價值,目前中小學生課堂大量脫離文本,脫離語言訓練,脫離語文文字本身,而不顧一切地追求人文主義,拓展人文主題,削弱基礎語言的狀態。語言學科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兩者缺少一個,語文教學都是不成功的,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在追求工具性中體現人文性,在人文性中確定工具性,語文教學才能培養學生追逐獨立的同時又不忘團結協作,追逐理想自由的時候又不忘精誠團結。
2.教師的教學水平達不到要求
目前有一小部分的中小學語文老師,經驗不足,教學理論不足,不能夠理解新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導致自己的理解出現偏差,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很多困難。有些老師不能夠理解三維目標、核心素養和素質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夠吃透核心素養的最基礎地位。從實際出發,核心素養是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眾多普遍素養中最基本、最核心、最必要的素養。
四、落實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建議
1.語言學習作為中心課程
語文教學的實質是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接受,并且保留在自己的腦海中。然而現階段只能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社會實踐來拓展學生的語言經驗,根據對語文知識的積累與消化,構建出自己獨立的語言思維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根據具體的情況,運用正確合適的語言進行交流溝通,解決問題。因此語言課程必須作為所有課程的重點,需要教育部門精心設計課程體系,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2.改革教學方式
語言素養的培養不能夠一蹴而就,一定要經過精細打磨擁有堅實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現在可以采用家常對話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改革。語文課程主要是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這些方面。但是現在中小學生的語文課程大都是花在閱讀教學上面,也就是老師根據課本中的每篇文章一篇篇地教學。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按自己的觀念想法解讀課文,嚴重影響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采用師生對話方式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3.圍繞審美與創造開展教學
教師應該具備深厚的教學功底和知識,只有了解不同時代的審美觀點、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才能借助課本中的文學素材向學生們傳達出各個時代的美,通過這些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情懷,達到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的目的。所以平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向學生展現語文的審美性質,但是課文在審美鑒賞的過程中是依賴學生才能成為審美對象,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態度,那再好的文章都會失去審美價值。
4.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
語文教師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核心素養,這首先就要求老師自身應該具備過硬的語文核心素養?,F代教育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還應該通過教師的良好語文核心素養影響學生,通過教師言傳身教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學生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老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要素,老師必須擁有深厚的文化專業知識、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才能繪聲繪色地講解,有效地指導學生活動。
參考文獻
[1]許紅琴.聚焦 延展 轉變——例談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2:47-51.
[2]張彩華.把握語文核心素養,注重學習策略指導[J].學周刊,2017,09:159-160.
[3]陳鈞玲,黃瑞夷.從“教讀文”轉向“教讀法”——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變革之一[J].語文知識,2017,02:59-61.
[4]陳志娥.小學生以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180-182.
[5]陳紅.深度學習:讓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以蘇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材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6,23:16-18.
[6]趙福樓.核心素養:現代語文重建的起點與歸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04:26-30.
[7]馮淵.《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題設計的導向作用[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04:31-35.
[8]束定芳.關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山東外語教學,2017,02:35-41.
責任編輯 鄧 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