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
摘要:讀圖識圖是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程的一項必備能力,從習慣上加以引導,在分析中將就方法,利用多種多樣的板書繪圖來輔助教學,綜合培養(yǎng)學生們的讀圖識圖能力,為大家在高中地理課程學習中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讀圖;識圖
地圖,相當于地理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通過讀圖,能夠讓我們了解到大地的走向,了解到不同地區(qū)的主要地勢。從地理的教材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理最大的特點就是各類圖表特別多。那么,我們要怎樣來提高高中生的讀圖能力呢?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三分之一左右的高中地理教師更加重視文字說明式的地理教學,有二分之一的高中地理教師沒有重視起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下面,我們就來對讀圖能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讀圖能力的認識不足在許多高中地理教師頭腦中,所謂的讀圖能力就是學生面對地理圖表的一種感覺。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到位了,自然會看懂地理圖表,這是學生感知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些高中地理教師認為加強學生對圖像的認知就是為了使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感知能力提高了,就不必要再關注學生的讀圖能力。其實不然,地理圖像是一種有效的地理語言,是對各個地區(qū)的地理條件的一種有效的概括與表達。但教師對于讀圖能力的認知不足,造成了學生讀圖能力提高存在阻礙。
2.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不足學生的思維能力、地理基礎知識以及個人的感知能力對于其讀圖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都具有直接的影響。學生的讀圖能力有兩個部分組成:其一,是學生面對地理圖像獲取表層地理信息的能力;其二,是學生面對地理圖像獲取深層地理信息的能力。在眾多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關注表層地理信息的獲取,學生的深層思維得不到鍛煉,無法構建起個人完善的讀圖能力體系。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
1、夯實基礎知識,增強讀圖分析能力
首先是對地圖要素的理解。在進行地圖閱讀的時候,我們必須找出地圖中的有效信息,了解圖中各種圖例和注記的含義,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比如我們根據等高線圖形或分層設色地形圖能夠判斷圖區(qū)域內主要的地貌類型、分布范圍、地表起伏變化和典型特征。因此,教師首要的任務必須讓學生了解地圖的三要素——數學要素、地理要素、整飾要素,為讀圖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是對地理基本名詞、基本概念的識記和理解。對于地理名詞容易混淆的詞匯,比如區(qū)時、地方時、時區(qū)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內在含義,再加以區(qū)分。又如大氣當中的氣旋與反氣旋、高壓與低壓、冷鋒與暖鋒等,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歸類,對比分析。另外,要完全掌握一個名詞,學生必須了解該名詞的形成原因及特點,并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比如亞熱帶季風氣候,教師就得引導學生理解它的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成因決定了氣候特點(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氣候特點必然影響農業(yè)生產(亞洲水稻種植業(yè),正是我們當地的主要農業(yè)生產地域類型),同時引導學生總結此類農業(yè)的生產特點及在地圖上找出主要分布區(qū)。區(qū)別基礎概念,可以使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最后是構建知識框架。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所以構建知識框架,形成基本知識體系,使學生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地理知識體系與知識網,建立地理基礎知識庫,在解題時就能夠迅速從知識庫當中獲取有效的信息,解決問題。所以在復習的第一堂課,我主要把每一冊課本的目錄列出來,要求學生記憶,同時把地理知識的幾大模塊寫出來,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有序進行。
2、掌握讀圖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和技巧
用圖的前提是讀圖,而中學生不愿意讀圖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會讀。因此學生應該把掌握基本的讀圖方法,作為培養(yǎng)讀圖能力的第一步。在平時讀圖過程中,學生除了背熟地名,在地圖上迅速指出地名的正確地理位置,還必須具備根據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和顏色說明地理事物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以學讀西北地區(qū)圖來舉例說明:首先出示西北地區(qū)圖,讓學生根據圖例等與教師一起用語言描繪出西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盆地和山脈名稱、分布、大致的海拔高度、氣候特點、河流名稱及其流向、大致水文和水系特征。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qū)和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東西自然地理方面所存在的差異、居民點的分布及分布規(guī)律、農業(yè)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交通狀況等,讓學生比較一下,我們讀圖得出的結論與課文中對西北地區(qū)的敘述是否一致。這樣長期師生共同讀圖,教師示范,學生跟隨模仿,不僅使地圖根植于學生的腦海,而且有利于學生準確快速地提取、儲存有效的地理信息,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效果。此外,教師在示范時讀圖析圖時要條理清晰,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用最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然后讓學生輕松模仿,學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地實踐練習直至能熟練運用。
3、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解圖能力
知識點學習之后要運用和鞏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圖形題的訓練。平時練得多了,學生就不會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在學生的課外作業(yè)中,適當地留一些填繪一定數量的地圖,做一些相關的拔高練習,這樣不僅使學生把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圖表強化記憶,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己繪圖、讀圖、析圖和解圖的能力。此外,關注國內外重大賽事、經濟問題、時事地理、看電視和報紙等,將其中的地理信息落實到圖上,并從地理角度來分析、解決“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等也有助于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必須格外重視,學生讀圖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宗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2]陳艷霞.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