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齊聰+袁杰
摘 要: 研究表明,英語學習策略的高水平使用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水平,更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四個方面就小學生英語調控策略的培養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希冀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與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英語課程標準 調控策略
隨著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和逐步深入開展,英語學習策略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理論與實踐研究在學界廣泛展開。但因研究能力與研究視角的不同,致使基礎教育一線教師或根本不理解策略的內涵,抑或缺少策略培養的可行辦法,這勢必使得小學英語教學一線的策略培養長期遲滯不前。為此,本文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的調控策略為切入點,探討調控策略培養的具體措施,以期為我國小學英語一線的策略培養教學提供些許借鑒。
1.調控策略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加以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行動和步驟。具體內容: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
2.調控策略培養的實施建議
本研究在明確調控策略內涵及其具體內容的基礎上,對小學生調控策略的培養提出以下四條針對性建議:
2.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合作學習這一方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但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現,在小組探究和自由發言時,多數情況下都是比較活躍的學生在做,而大多數學生只是形式上的合作,甚至有的學生整節課都一言不發,難以達到合作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力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凝聚力,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共同進步。為此,首先,教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配。小組成員的分配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交際能力等諸多因素,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情況,科學合理地分配。一般情況下,由綜合能力較強的、綜合能力居中的及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共同組成,且每個小組之間的綜合水平相當。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能使小組活動順利進行,這也是小組成員間積極合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其次,教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教師要讓每位成員都承擔小組中的一件獨立任務,確保所有學生都有均等的機會對小組做出貢獻。一般情況下,由具有絕對領導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其他成員分別擔任記時員、記分員等職務。成員們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教師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評價具有一定的監督和導向作用,為了激勵每位成員的進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教師還要提倡小組內自評的方式,計分員要詳細記錄每位成員對小組的貢獻分,每隔一段時間后,教師可評選出全班的“貢獻王”,給予相應的獎勵。
2.2鼓勵學生敢于請教,積極解決學習困難。
很多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不愿意主動請教,一方面是由于性格原因不敢張口,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其他人都學會的知識點自己不會,怕被取笑。為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生遇到問題向老師請教這很正常,向同學請教,則是一種虛心的表現,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須考慮任何情況,這是一種值得表揚的積極行為。老師要爭取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距離,避免一些學生因為恐懼而不敢說出自己遇到的學習困難。此外,教師了解學生的困惑便于進行教學反思,優化課堂教學。因此培養學生這一學習策略,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著重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關注其困惑之處,并引導學生勇于提問、積極請教。因此,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下權威,“蹲下來”和學生對話,創造出民主的氛圍。同時,教師要做一個“大孩子”,親近學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讓學生產生畏懼感。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提問,更允許學生請教。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愛問”。要使學生變成一個有主動性的人,激發其學習欲望和探索欲望。此外,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其他同學也可以充當老師的角色,教師要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2.3指導學生制訂計劃,明確英語學習目標。
小學生年齡尚小,通常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該學什么、怎么學,學生心中無數。平日里,學生大都被動地忙于應付作業和考試,學習明顯具有機械性,考慮的只是“老師要求我做什么”,而并非“我要做什么”。這種沒有計劃的學習會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制訂適合的學習計劃。這一內容的制訂首先是對學生學習習慣進行規范,同時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本身是最了解自己學習情況的,他們根據自身學習需要明確學習計劃,小到一節課的學習計劃,大到一個學期的學習計劃,這樣就可以避免盲目學習,從而增強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有了學習計劃,就明確了學習目標,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監督和評價目標的實現情況,及時反思和完善。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年齡尚小且剛剛學習英語,還不能夠自主制訂學習計劃,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計劃。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體差異,根據其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制訂計劃。對于五、六年級學生來說,經過兩年的英語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策略使用水平,可以自主制訂學習計劃。教師此時需要充當監督員的角色,經常檢查學生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對學習計劃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從而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2.4督促學生科學復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學生機械性學習、被動學習等現狀,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傳統英語教學中,對于所學內容,教師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例如抄寫單詞、背誦對話、朗讀故事等。學生叫苦不迭,視此為負擔,這種被動的、壓迫式的學習非但沒有起到積極的效果,反而打消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雖然復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能夠使學生更堅實和牢固地掌握已學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復習并不是機械記憶,需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死記硬背只能是短時記憶,容易導致遺忘。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使其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做到有“法”可依,這樣既能夠避免遺忘,又能夠提高復習效率。例如,當學習play basketball、play soccer、play the guitar、play the piano等詞組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最終總結出“玩球類不加the,玩樂器加the”這樣的規律。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復習方法,就能大大提高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發揮無限的學習潛能,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結語
本文從教學一線存在的具體問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生自身能力水平方面出發,明確了調控策略具體內容制定的出發點,并對一線教學中調控策略的培養提出了具體建議。在實際英語學習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三點:首先,要增強策略意識,明確認識學習策略教學的重要性,以及策略培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策略使用水平,明確策略的內涵及其內容制定的出發點;再次,要將《課標》內容與具體教學內容相結合,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Rod Ellis.第二語言習得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0.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5]楊哲,齊聰.朝鮮族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現狀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6):11-12.
基金項目:延邊大學2016年本科生創業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校定國家級),“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培養的研究與實踐(YDBKSKY2016143)”。
通訊作者:齊 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