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英
【摘 要】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要求我們老師在校要引起重視,關鍵在于家庭教育的突破,學生的成長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從認清現狀、重視問題;互相探討,商量對策;家校同心,共奔遠方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從而提高留守兒童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實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應該使每個人懂得,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社會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家庭教育是每個人在一生中真真正正的基礎教育,它的黃金時段是學齡前,這一階段的教育除了家庭沒有別的可以替代。但是等我們的農民工朋友最終回到家鄉,那時孩子已經長大,已經過了影響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期。況且留守兒童父母中的絕大多數人,其本身受到現代學校的科學知識教育就很少,當他們要教育在高新科學技術知識和能力都比他們強得多的子女的時候,教育水平自然有限,教育能力也有限,辦法也不會很多,多數家長都出現了深深的無力感。但對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更多家長采取回避態度,有的放任自流,聽之任之,有時甚至因難以管教直接放棄管教……留守兒童的問題真的是無藥可救了嗎?下面結合自己的家訪經歷,談談我對提高留守兒童教育實效性的幾點看法。
一、認清現狀,重視問題
當今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的一個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采取了回避的態度。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大部分家庭已經擺脫了貧困,生活上基本都能過得去。為什么還存在這么多的留守兒童?原因在于家長對留守兒童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過于追求當前的經濟利益;有些年輕的父母怕苦怕累,總怕孩子在身邊給自己惹麻煩;還有些家長認識模糊,總認為孩子長大上學了,老師應該承擔孩子的教育……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十分有必要通過有效交流,讓家長們認清現狀,重視孩子的教育責任問題。
一次家訪,我們來到了小明家,我們到了的時候,一家人正在其樂融融的看電視,小明還邊看電視邊做作業,我們詢問孩子在家情況時,小明的奶奶還說只有今晚小明才這么做,平時都是做好了作業才看電視,若不是另一個小堂妹告狀說哥哥每天這么做,我們還信以為真,真沒想到他奶奶還幫著隱瞞。
我們通過了解,得知小明是獨生子,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情況還可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和幾位老師都認為父母已經具備了把孩子帶在身邊的能力,卻仍舊讓老人帶,于是我們當場打電話給孩子的爸爸,擺清小明的表現十分不樂觀,小明的爸爸仍以經濟理由進行推辭,后來數學老師添了一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出息了,享福的肯定是你們,現在把孩子帶身邊自己管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你想不想的問題,你現在賺錢無非就是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將來孩子萬一走上了邪路,你們現在賺再多的錢,后半生都將在痛苦和悔恨中度過……”經過一番對話,孩子的爸爸答應會考慮將小明下學期帶在身邊。
二、互相探討,商量對策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不同的留守兒童有不同的個性,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很容易只看到孩子乖巧聽話的一面,對于孩子在家的表現,若不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很容易“不識廬山真面目”。因此,走進孩子家長,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商量有效的教育對策也十分有必要。
小湘在班里表現一直不錯,但近段時間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第一節課,剛叫完起立,小湘竟然又開始趴下打瞌睡了,之前經常上課睡覺,好幾次都被我私下批評,而且還給她出了好多主意防止上課睡覺,效果甚微。走訪她家,才知道她父母在外務工,她跟著外公生活,晚上經常跟一群人騎著單車出去,從來沒聽過她在家讀書或者做作業,實在不知道怎么管……得知這些情況,我們建議外公和孩子一起商量給孩子定一張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而且要嚴格執行,如果孩子不肯執行,應立即跟孩子父母匯報,跟老師聯系;此外平時多和孩子談心,拉拉家常,講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一些基本的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們還建議家里少開電視,給孩子買一些喜歡看的書,通過看書來轉移孩子喜歡外出的不良習慣。
家長們都有“望子成龍”的良好愿望,但真正懂得教育方法的確實不多,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家訪這個途徑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識。
三、家校同心,共奔遠方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學校與家庭成員在培育學生的總目標上一般說是一致的,總希望他們成材,有出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家長在人才觀、教育觀、家教合作觀等方面與學校教育的矛盾差異和對立不一致的情形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及時地發現和處理矛盾,增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聯系,保證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溝通,使家長自覺配合學校實現家校教育合力,促進學校教育目標的進一步落實。
如何達到家校同心?一次家長會讓我受益匪淺。這次家長會我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召開。首先我以兩個故事:《你的孩子為什么成了白眼狼?》、《夏令營中的較量》引入,讓家長思考當前孩子們身上出現的問題,并把你認為最嚴重的問題寫下來。接下來我對家長的問題進行篩選,然后放到投影上,和家長們一起商量對策,家長們也很快地融入進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家長還說出了管理孩子的一些小妙招,家長會很快推進了高潮;接著我再給家長一份“厚重”的禮物——孩子們給家長的一封信《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很大一部分家長們看完信后,開始了沉思……。
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關鍵在于家庭教育的突破,學生的成長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們要努力通過家訪、電訪等多種溝通方式,和家長心連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完美、更有實效,讓我們行動起來,讓良好的教育托起我們國家與民族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