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偉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服務社會的教育教學也應跟隨不斷的變化發展。本人積極探索,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從自已實際教學方法改進開始。著名數學家哈爾斯曾經說過:“最好的教學方法不只是講清事實,而應該是激勵學生去思索,自己去動手。”因此,數學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持續學習和創造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數學課堂;先學后教;因勢利導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就是以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而設計的。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目標,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實踐、討論、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這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下面以初中數學課型為例,談一談“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指導學生怎樣學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確確實實地相信每個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要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學好。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卻堅信這種差異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和基本的學習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好。
首先: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于掌握聽課的主動權。
其次:應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預習,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采取什么方法,重點關鍵在哪里,等等。預習時,一般采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后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之后進行,即做完功課后,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鉆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二、教師怎樣引導和督促學生先學
1.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并加以有效的措施進行督促。由于初中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自學能力有限,要想讓學生的課前預習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課堂提問,課堂小測驗,課前隨機抽同學做題目等方法。為促進學生自覺主動而有效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還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確立學生學習動機著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如具體的看書范圍、思考內容或實驗內容,要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么目標,自學后教師如何檢測等等。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怎么看書,怎樣練習,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思考必須是獨立進行等等,并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嘗試,宜動口則動口,宜動手則動手。
2.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科特點,幫助學生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 ”,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是少不了的.另外,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首先必須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明確每章、每節乃至每節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即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當然,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過程中,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說,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的具體過程,就如同汽車進入高速公路,如沒有引橋就上不去;如沒有路標,就可能上岔路。教師就要當“引橋”、“路標”,發揮好主導作用,這是學生學得好的前提。
三、教師應以學定教,因勢利導
每個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認識事物,每個學生都會有他特定的學習方法。即使從以學含義來界定,有些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這些不成熟的學習方法作為學習的一個起點,通過不斷加強指導,就能錘煉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情,了解和掌握課堂學習的動態,并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當前,加強學法指導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如何掌握學法指導的力度和增強學法指導的藝術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應該說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式教學等都是有效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非常靈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對學生能做到適時啟發、適度啟發,因人而異,因材而異。
總之,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實踐過程中,成功的地方很多,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尚存在很多的問題。如:開始一段時間,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自覺,但一段時間之后,部分同學開始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課堂練習難度稍上一點難度,部分同學就有點力不從心,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下降;課堂教學中分析難點的時間不足等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也在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通過家訪,開家長會等途徑,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同時加強自身的學習,并經常對自己的探索進行小結,找出一條適合本地特殊環境的教學方案來,使“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