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霞
[摘 要]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對語文的學習至關重要,是學好語文的源頭和根本。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對學生不但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這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下面就對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教學效率,并且還能夠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將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我們都知道“幼學如漆”這個詞語所蘊含的道理。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反之,如果從小寫字便馬虎、隨便,久之,積習難返,甚至由此影響到學生的生活態度。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如今越來越多的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強調應聘者的應聘書必須手寫,就是要從應聘者親手寫的字,來審視一個人的一些內在品質。所以要從小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為了讓學生達到正確的書寫姿勢,可從以下方面努力去做:一是編寫字口訣。把正確的書寫姿勢:坐姿及握筆的要點通過語言加詳細的動作,形象地教給每一位同學,然后把書寫姿勢編成減化的口訣:“寫字時,要做到:A坐姿,頭正、身直、腳平;B握筆擺好‘三個一,眼離書本約一尺,手離筆尖約一寸,胸離桌子約一拳。C心平氣和,態度認真?!弊寣W生熟記成誦。把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圖在家長會上教會家長,圖和口訣印發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每次寫字前先念口訣,再練字,真正做到“練字先練姿”。二是樹立榜樣,多鼓勵。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結合教學給坐姿及握筆姿勢非常正確的同學拍照,展示給大家看,每節課都特別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小明星”,讓身邊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學生改掉不良的書寫姿勢。
二、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交流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藝術。低年級小學生對國語的理解能力有限,有的學生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聽了之后不知所言,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教師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都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雖然“滿堂灌”教學不可取,但培養學生們靜靜聽講的習慣卻是必要的。學生們要想參與課堂討論或交流,更得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言,才可能達到充分理解,進而綜合思維,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互動協作,互相提高的目的。與人交流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交流”的習慣要從剛入學的兒童抓起。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在學生已有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發言與交流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不僅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影響,而且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也有著影響,所以,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培養是自主學習習慣形成的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和學生終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學生在這一時期有極佳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這一時期要引導小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時,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師要從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入手,逐步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培養良好的習慣。對于預習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在上課之前,學生必須熟讀課文,對每篇文章至少讀三遍并寫出讀后感;其次,預習時,學生要圈出本課的生字新詞,找出重點句子并寫出體會,而且要標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問;再次,預習情況要及時檢查。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進行檢查,也可以采用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方式。如果發現有學生沒有完成預習,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督促,使其及時完成。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首先,培養學生會傾聽、善于傾聽的習慣。學生通過傾聽實現與人的溝通,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傾聽,要傾聽其他學生的意見和思路,以便實現更好的理解、做出準確的判斷。
其次,培養學生合作、善于交流的習慣。教師要利用好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機會,而且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機會,同時要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活動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合作技巧,逐步培養合作、善于交流的習慣。
再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狀況實際,生活環境實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空間,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通過做作業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良好的做作業的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形成嚴謹的治學精神,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一定要重視小學生良好做作業習慣的培養。首先,教師對學生要嚴格要求,要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要從小抓起,小學語文教師要要求學生書寫時做到一筆一劃、規范公整,要保證作業的正確性,切忌養成書寫潦草、粗心馬虎等不良習慣,使學生逐步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其次,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讀題、審題。學生無論做任何作業首先要讀題,所以,要學會讀題。而要保證作業的準確度和正確性,學生就要學會審題,因為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學生要仔細審題,在申請題目要求的基礎上解題,并且逐漸養成習慣。再次,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做作業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做作業感興趣,才有可能主動做作業、保證作業質量,因此,教師可以布置多樣的作業形式,如課堂口述、集體討論等,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感受知識的存在,這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和完成。
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
普德曼說過,“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绷己脤W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對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優化,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的升華,乃至對其他各科的學習直至終身學習,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愿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樂學、會學、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