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姝++安慧心
摘 要: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是應用型本科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使用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可以發揮出現代教學技術對教學質量評價的促進作用,從而使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更能反映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效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評價 應用型本科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c)-0240-02
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專業型技術人才,只有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才能發揮出對應用型本科教學的提高促進作用。當前,應用型本科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方法的使用還處在起步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使用上還存在著實際問題。
1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的現狀
1.1 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目標評價體系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使用理應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目標出發,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測評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工作是否有效地完成了預設教學目標。首先,教學評價目標的建立應當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用能力為主,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選擇應當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意志。但是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現有的評價方法沒能充分地為學生提供可以參與的渠道。其次,為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應當從數據分析的角度來建立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滿意度測評體系,需要采集全面的數據信息來分析,從而起到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發展的目標。
1.2 缺乏多樣化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
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方法的標準相對單一,還沒有實行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沒能從多維角度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進行全面的測評。首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過于注重定性分析,而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現有評價標準還難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難以發揮出不同評價數據指標的橫向和縱向的對比作用。其次,現有評價體系方法的隨意性較大,難以形成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的細致深入的描述,無法保證教育質量評價的科學性。為了提高教育質量評價方法的作用,應當注重使用現代數據信息分析方式,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實現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綜合評價目的。
2 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2.1 確立信息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思路
為了發揮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作用,實現現代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需要確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方法。首先,對應用型本科教學質量的構成要素進行數據化的描述和分析,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學思維創立應用型本科教學質量評價的構成要素模型,用數據收集的方式對各種教學質量信息進行全面的存儲。其次,應當面向學校、教師、學生和教學設備等多層次建立不同維度的教學指標評價方法,全面量化考核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宏觀和微觀情況,圍繞著學生的成長,構筑起系統的目標評價方法。最后,根據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體現出不同指標的變動情況,能夠根據具體的數據類型,對各種指標的權重進行相應的調整和計算,這樣可以滿足高校教育質量評價的個性化需要,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評價方法的不斷完善。
2.2 完善信息化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注意事項
現代教育教學技術主要突出的是學生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能否反映出學生的意愿,是否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評價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使用基本原則。首先,應當按照現代高校教學需要,在教學質量評價方法中充分考查高校是否落實了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應當適當提高政策性標準的權重比例。其次,面向課程的評價方法仍是主體。在信息化的時代,對具體的教育質量評價方法的構建應當圍繞信息化評價模型進行改進,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建立評價模型的成本,而且可以汲取先進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經驗,從而快速完成應用型本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任務。最后,使用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學教育教學技術下的教學評價方法,應當體現出不同評價方法的綜合效用,使傳統層次分析法、成份分析法能夠有效地與信息化評價辦法兼容,充分發揮出不同評價方法的作用,全面提高各種評價法的效率。
3 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策略
3.1 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實施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質量評價方法的建設原理主要就是把教學質量評價內容劃分成由各部分組成完善的評價系統,從而客觀真實地反映出高校教學質量的實際情況。首先,應當保證使用的是科學的評價理論模型,能夠按照相關的數學模型,提高評價方法的針對性和效率,有效測算出不同教學要素之間的關聯度,使各種教學要素和情況綜合地反映出高校的教學質量現狀。其次,應當注重使用新技術和新方式,具體應當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必要的測算,要避免各種指標間出現重疊問題。再次,在提高測算合理性的基礎上,保證測算的效度,從而實現主觀判斷標準與信息技術的客觀判斷相綜合,有效得到不同權重指標角度下的綜合測算效果。最后,最終的評價結果要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工作效率,應當注重各種相關性因素的考查評價,當前應當倡導使用多元結構方程評價模型,全面提高評價中對相關變量關系的研究,這樣可以反映出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更客觀地得出教學質量評價結果。
3.2 基于信息化評價方法的運用
基于信息化評價方法的運用可以全面提高評價的質量與效率,能夠劃定合理的評價范圍,在具體范圍內對所有數據信息進行綜合運算,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效率。首先,在當代教育技術背景下,神經網絡理論評價方法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全面地測評在現代教育技術體制下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狀況,全面關注與教學相關的要素。這種方法可以對各種教育數據進行綜合測算,能夠根據各種指標較為準確地得到評價結果,并且可以將結果直接用于教學工作指導,而且具有廣泛的適用前景,更適合結合當前的探究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系統的評價。其次,基于AHP的模糊評價可以用秩和運算對神經網絡理論模型中得到數據進行修正,從而有效確定模糊因素對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給出在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對教育質量的影響,并且對各種因素進行排名,這樣在提高教育質量的評價準確性的同時,更好地減少了評價過程中的信息丟失現象,從而使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質量評價更有實用價值。
3.3 有效構建客觀合理的評價
體現出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客觀性和合理性至關重要。只有構建起更為合理的客觀評價方法,才能發揮出結果的重要引導作用,才能有效地糾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和教學工作實現必要的引導作用。首先,利用簡化的評價思維對具體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主要圍繞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課堂結果進行評價,關鍵體現出創新性課堂的效用,有效地評價教師使用的創新性教學法是否合理,是否滿足了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高校教學的實際效果。其次,對高校教學工作進行歸因分析,重點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對不同因素對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回報率加以充分有效的界定,這樣可以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意識,促進教師全面科學地審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評價互動教學的優劣時,不僅要考慮活動的活躍性、活動的時間等具體維度,同時還要看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以及是否有效地啟發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等。
4 結語
該文主要探討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標準及具體實現步驟。特別是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普及的當下,只有發揮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建設的具體作用,才能體現出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在院校建設中的重要價值,不斷促進應用型本科教學質量工作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從而解決好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學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于萬濤.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教育評論,2014(12):128-130.
[2] 龔放.聚焦本科教育質量:重視“學生滿意度”調查[J].江蘇高教,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