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波
[摘 要]歷史課堂探究式教學是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主動去進行探討和學習,從而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式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創新和作能力。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歷史教學;教學模式
一、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探究式教學源于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做中學”的思想,明確提出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施瓦布教授,指的是“兒童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須的探究能力,同時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索未來世界的積極態度”。探究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著眼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和學生潛能的開發,其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兩方面條件:一是要有一個有利于探究學習的環境:二是教師在關鍵時刻要給學生必要的提示、指導和幫助,使學生明確探究的正確方向。
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則作為學生的指導者,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主觀能動地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大膽地想象,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多方面的鍛煉,從各個角度和途徑學習到知識。
1.歷史學習特點
歷史學科因其本身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更適合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中學歷史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歷史認識重任,如果只強調讓學生被動接受歷史知識,不帶領他們去體驗、探究、感悟歷史,學生就不會真正的了解歷史。讓學生學會提煉有效信息,甄別并選擇正確、有價值的史料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是歷史學習的特點。而探究性學習能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認識,符合這一特點。
2.學生發展需求
探究學習、注重實踐是當今全球性教育改革的趨勢,教師不是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結論,而是強調學生在他們的指導下體驗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過程。在歷史課堂上開展探究性學習不僅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歷史,還能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符合學生追求自我發展的現實情況。
二、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質疑。
質疑是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內涵之一,質疑的過程就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而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是創造的起跑線。探究教學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現的,有意義的探究教學必須把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巧妙地轉化為新穎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學生也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能著手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質疑是開展探究教學的第一步。
高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當的發展,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比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教學材料,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質疑探究的欲望,鼓勵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自主質疑,對歷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尋求新的發現,獲得新的認識。
三、歷史課堂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歷史教學有其特殊性,歷史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門學科,培養學生對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教師應作為引導者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想象,通過調查、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首先,教師應通過問題的提出,設立情景,激發學生探討的樂趣。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圍繞問題進行探究,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體驗和感受歷史過程、探索和解決歷史問題為特征,促進學生認知、情感發展、創新意識和能力發展,讓學生通過在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一種自主的學習方法。
其次,營造一種和諧、合作的氣氛。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出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間的自由、和諧的氣氛,使課堂產生一種融洽的,自由言論的氛圍,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敢于發表意見,老師和學生都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看法,在交流中,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用于創造的信心。
四、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利弊分析
1.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優勢
探究式教學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空間。首先,探究式教學能使班級教學更具活力和效力。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和機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其自主探究性,充分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其次,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對獲得的知識理解的更透徹,掌握的更牢固。最后,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傾聽別人的想法,并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信息的交流與吸收,并妥善處理不同意見。
2.實施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探究式教學不是歷史學習的唯一模式。歷史學科內容龐雜,涉及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眾多領域。歷史學科對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也是多樣化,但并非所有能力都可以用探究式教學來培養,像一些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就沒有探究的必要。正如任長松在“對探究式學習的18種評論”中就說“并非探究式教學就是先進的,聽講式學習就是落后的”。
其次,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探究式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其占用的時間更多,對授課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課堂掌控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要想成功的實踐,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其難度很大:教師的備課負擔也相對要更重一些,這對于目前教師群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并且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主導作用是相當重要的。
最后,探究式教學實施環境困難。探究式教學對于課改地區來說,是一個提高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機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相對于非課改地區來說,還存在一定困難。首先是學校的基礎設施問題,學校不能提供有利的物質支持;其次是教學觀念問題,教學仍以傳統的“講授-接受”教學為主,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再者,大多數地區還是為了應試教育的需求進行教學,并沒有注意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總之,歷史課堂探究式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探究為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達到全方面鍛煉學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