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宇
【摘要】教學效果是指教師完整且有重點地將教學內容以合適的形式傳遞出去,并獲得學生的適當反應的過程;是學生以良好的狀態獲得充分的學得與習得的體驗,并將其真正內化于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課堂教學成與效。如何提高教學效果的問題,文章就此介紹了民辦高校教學效果現狀,并對民辦高職院校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就如何提高民辦高職院校教育效果提出幾條路徑。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 會計教學 教學效果
目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質量呈現每況愈下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會計專業本身是一門理論體系復雜,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如果以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學生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直接影響課堂氛圍及教學效果。
一、造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民辦教育在辦學要素上的不足
辦學必須具備人、財、物、時空、信息等諸要素,這是辦學的綜合基礎。民辦學校由于人力、物力、財力,都沒有政府財政支持,絕大部分辦學者已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身,因此,學校法人代表在政策法規規范下享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教育資源配置權。也正是因為少了政府的扶持,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配置相對于公辦學校差些。其次,我國絕大多數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諸如流動性大、穩定性差等問題,離退休教師、兼職教師比例高,教師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所以,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夠穩定,都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
(二)民辦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
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較公辦學校整體水平較低且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生源的文化層次和學生自身素質偏低是客觀事實,學生進校后不僅接受專業知識、技能的能力較薄,而且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的自律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欠缺,學習態度不端正,整天沉迷網絡游戲或吃苦能力較差等等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形式過于陳舊,不重視學科的實用性
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形式過于陳舊,缺乏創新,這門課程的專業性很強,教師在講解一些枯燥的知識時,由于采用陳舊的教學形式,根本無法得到學生的回應。在學生看來,他們自身缺乏學習興趣,面對沒有新意的教學方式,就很難讓自己投入到其中。因此,教學形式過于陳舊是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會計專業的專業性、學科性及實用性非常強,基本上沒有哪個單位和企業不需要會計人員,這是由我們的社會需求所決定的。最貼近學生實際的,對于很多創業大學生創辦的小企業也需要會計人員,但很多的教師在上會計專業課的時候并沒有注重到這一點,未強調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只是泛泛而談,著重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偏離了學科的實用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
(四)學風建設有待提高
學風是一所學校辦學思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學習態度、思想品質的重要體現。據調查數據顯示,民辦高校的學風并不理想,存在諸多問題有待提高。例如: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態度不端正,上大學任務只是為了畢業證;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自控力;貪圖玩樂,追求享受,不愿學習等學風不正情況也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應加強學風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樹立成才意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效果的幾條路徑
(一)加強教育資源配置,穩定師資隊伍
民辦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優化的可行之路在于:政府應營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試行對部分公辦高校的轉制,規范獨立院校的發展,鼓勵民辦高校多渠道籌資,優化民辦高等教育資源合理布局,明確民辦高校的產權關系;同時,民辦高校也必須提高自身資源配置的能力,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形成自身辦學特色。而在穩定師資隊伍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提高福利待遇等穩健教師隊伍。
(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學生的溝通
扎實學生功底,以學生“零基礎”的態度教學,對學生多些耐心,并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其內在的創造力與潛力。這就要求教師們一改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形式,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可以在課堂上適當放映一些與理論知識相關的視頻、影片。教師可充分地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設備,制作趣味性較強的授課PPT。比如在講到會計要素“負債”的時候,對于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可采用動畫做出兩個卡通的人物,一個說“我是長期借款,我是向銀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機構等借入了期限是一年以上的各種款項,我具有借款時間長、借款數額大的特點哦。”這時另外一個卡通人物說“我是短期借款,我是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等借入期限是在一年以內的各種款項。”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快速記住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差別及聯系。若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還需探究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最好能夠掌握學生選擇學習會計這門專業的初衷,以及他們對這門專業的看法,興趣點在哪里,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進行有目的地教學。比如講解完會計六大要素后,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哪一部分有問題,從而調整教學側重點,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果。
(三)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注重實訓環節
情景教學在中小學的應用是相當廣泛,同樣,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依然可以采用。尤其是對一些比較枯燥、概念性較強的內容。情景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比如,介紹“預收賬款”這一科目的時候,可以讓兩個同學分別扮演企業和供貨商,企業打算購進一批原材料,供貨商要求先付一部分款項再發貨,先付的款項我們就稱之為預付賬款,這樣學生就會對這一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情景教學還能讓學生迅速地進入角色,加深記憶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理論知識講解完,我們若能加強實操訓練,相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是事半功倍。而在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少能夠真正接觸到真正的會計工作,因此,教師應該搜集更多的相關資料,能夠讓學生進行模擬的實訓。比如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真正地接觸到憑證、賬簿及報表,那樣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而獲取的知識,記性更深刻,教學效果自然更佳。
(四)加強學風建設
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再者教師應嚴肅課堂紀律,對一切違反學風行為進行及時制止。鼓勵學生干部配合老師營造學風建設的濃郁氛圍。相信學風正,教風正,教學效果自然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會跟著上升。
隨著教育的不斷推進,民辦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抓住機遇和挑戰,學校需穩定師資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強調課程的實用性,讓學生對會計這一專業的發展及前景有深刻認識;通過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角色;注重實訓環節,“紙上得來終覺淺”,實踐才能真真正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加強學風建設從根本上提升整個教學效果,這才是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裘敬忠.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探究.《青年科學月刊》,2014(2):124-124.
[2]張華,郭平,孔艷茹.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引導及規劃研究.《財經界:學術》,2010(12):350-352.
[3]于陽.淺談會計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的運用.《讀寫算:教師版》,2016(42):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