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慧
摘 要:圍繞初中語文的閱讀、寫作和文言文教學三個方面談如何展開教學。主要對語文教學的關鍵點——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文言文教學談了自己的心得和見解。強調了語文教學應返璞歸真,回到閱讀寫作積累的根本上來。語文教學應拋開花架子,“大量讀寫,讀寫結合”才是根本。
關鍵詞:閱讀;寫作;文言文;積累
我們語文老師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句話看似玩笑,卻真實反映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面臨的困難和我們語文教學面對的尷尬。學生的這“三怕”其實就是我們當前語文教育的三個主要方面:閱讀、寫作和文言文。
一、閱讀教學我之所得
私以為語文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言”和“文”兩方面,“言”即品味語言,品味語言就要了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的”和“怎樣用語言來表達的”;“文”即如洪鎮濤所言“從宏觀上了解作者寫了些什么,領會文章的寫作意圖及所表達的情感,把握行文的思路”。
1.拋除形式,立足文本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立足于文本,緊扣文本,組織和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如果不緊扣文本進行閱讀教學,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像洪鎮濤先生所說的堅決杜絕大量或不恰當引出沖擊文本閱讀的相關材料或形式。
2.增刪修改,精讀細品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還要輔之以品,以讀為本,品讀結合。讀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讀促品,品讀交融。品就是品味,品味語言運用的精妙。
3.博覽群書,量增質變
我們的學生由于學業負擔太重了,課外閱讀量簡直微乎其微。并且很多老師(包括很多高中老師)課上只對精讀課文一講了之,對于自讀課文和讀本上的文章置之不理。這樣學生不光閱讀量少得可憐,對語文課的誤解也大了,認為學語文就是只要背幾篇課文,做幾張練習而已。這樣離學語文的根本越來越遠,所以語文素養越來越差。我對學生規定了閱讀時間,每天下午三節課后有半小時的閱讀時間。
二、寫作教學我之所行
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貫宗旨是:針對農村中學生寫作的實際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發現作文的規律,以讀促寫,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1.激發興趣,樂于作文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語文分數的高低。有不少學生談“文”色變,視作文為虎,因此他們寫文時,常常搜腸刮肚,應付了事,毫無作文的主動性和興趣性。針對此現狀,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興趣的培養。在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巧妙命題。
2.美文為范,注重技法
在力求作文教學有序的前提下,我認真給學生傳授寫作技巧。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美文為范,技法指導”的教學方法。所謂“美文為范”,就是師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課堂上師生一同鑒賞,賞其語言,品其技巧,讓學生有意識地吸收借鑒,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三、文言教學我之所見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珍寶,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是極具美感的,它的最大的特點是“簡約中蘊含著豐富”,更為可貴的是文言文句式講求音韻,讀來朗朗上口。但由于五四之后倡導新文化運動,國人習慣于白話寫作,致使文言文與時代脫節,增加了學生認知理解的難度,學生由于陌生、模糊而產生排斥、拒絕的心理。
1.留白,不求甚解反而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所謂“不求甚解”,就是粗知大意,不細摳字眼;先擴大知識面,暫不究知識點,只搜集所需信息,暫不問信息來源;只抓取基本思想內容,不一定賞析表達形式。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大眾實用閱讀,多半采用“不求甚解”的讀書法。
2.部分語段嘗試“無標點教學”
就以“有標點”為例,“有標點”有助于掃除學生閱讀障礙,從而更快地理解文章內容,這是它的長處,但同時,也使學生缺少了對漢語特定的一些語言規律和語言魅力的感受,這也是事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幾篇簡單的文言文或文中一些語段進行無標點閱讀的確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3.利用文言文錯誤注釋,培養教師和學生的質疑和創新力
對于課本中和教參上的注釋和譯文,歷來是爭議最多的。正是在文言文中有許多值得探究和商榷的地方,所以更有利于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質疑和創造力。同時還有利于我們專業成長和提高我們的創新力。
最后,我借用于永正老師文中的話來結尾或者說作為本文的歸納吧。“別小看了‘大量讀寫,讀寫結合這八個字,這是教語文、也是學語文的規律啊。”我想到那時學生對語文的“三怕”也許會變為“三愛”——一愛寫作文,二愛文言文,最愛讀美文,而那時語文教學的春天還會遠嗎?
參考文獻:
[1]劉俊花.高效課堂下如何進行閱讀教學[J].學園,2010(7).
[2]陳隆升.文言文“無標點”教學的現代闡釋[J].語文教學通訊,2004(4).
[3]程韶榮.寫好我們的文學日記[J].青少年日記,2011(4).
[4]張紅.文言文教學的源頭活水:談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文言詩文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