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庭秀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生本教育理念已經被廣泛引入各個層級的教育教學活動。生本教育理念的出發點是以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想法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科學、系統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對相關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從而通過自身的反復推敲真正掌握教材內容,獲得相關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和實踐有效響應新課程理念要求,為當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開創了新局面。
關鍵詞:教育理念;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生本教育理念是基于當前對高中課堂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良和完善而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本質特點就是: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生本教育理念提出并實踐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現有的相對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感受到相關教材知識的實際體現,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科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不斷轉變并完善現有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一、當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現狀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中,通常是教師講授式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完整的備課方案為課堂進度的基礎。課堂教學過程的一般方式就是結合教材內容中出現的重點知識點進行板書,從而概括總結數學概念、數學定理。對于具體的定理以及相關概念之后的題目,通常是教師依據課本的具體解題步驟,在黑板上進行統一的規范化演算講解,表明具體解題的步驟,再按照順序引導學生對該類相關題型進行一般化解題方法的總結歸納。課后練習題通常是以課下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作業練習,學生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一般都會根據教師課堂例題的演示步驟進行解題思考,解題思路受到教師思維在例題示范中的影響,因此體現在課后作業中就會產生教師思路的模板,導致當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學習過程,教師教學定位偏差。這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并且亟待完善的重要問題。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作用及影響
(一)滲透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是從學生本身出發,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根本職責就是為學生學習搭建一個實踐和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據此,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相關內容的安排,在備課環節中,對一些具體的教材知識點設置一些具體的問題以及具有發散思維方向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依據教師設計的學案導學進行課前預習,培養自主思維能力。例如,學習“函數單調性”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準備簡單的函數,再選取一組相同的數據,分別讓學生繪制具體的函數圖象,并讓學生觀察圖象后找出規律。這樣就很好地為新課時的開始奠定基礎,學生能夠依據學案導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函數的單調性特點。
(二)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是否得當將會直接影響教學的具體進度?!皩W案導學,先學后做,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強調顯示設計科學、系統的學案,教師依據學生在學案設計中的具體測試表現進行簡單的摸底,對新課時的教學設計有了一定的基礎感知,再依據學生當前的具體水平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教學進度,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合理安排。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有利于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學生在相關知識的教學活動中,體會到具體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從根本上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具體思維模式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實際操作能力。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進一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方式是將學生具體的自主實踐過程與學生小組組合討論的推導過程相結合;將學生課前準備的學案導學與教師設計的具體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與教師的前置性教學計劃相適應,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內容與學生當前的實踐學科基礎相適應。一切從學生自身為出發點,設定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活動以及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小組探究活動和學生的自主思維培養。不斷地引入并完善“學案導學,先學后做,以學定教”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打破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突破思維界限,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突破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小山.新課程視野中的數學教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2]溫永進.“生本教育”理論一般意義的認識[J].現代教育論叢,2004(1).
課題名稱:“學案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有效教學模式研究,立項編號:AC160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