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忠
【內容摘要】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教育行業。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依托于信息技術的新媒體形式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質量的保障帶來了更多可能。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教育行業的經驗,根據大量的實踐調查,同時參考相關專業書籍資料,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子,來探索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初中物理教與學,進而來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 初中物理 教與學 探索
初中物理是一門相對實用且抽象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增進學生物理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國目前初中教育階段的教育機構對于物理教學十分重視。但物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因此一直是諸多學科中教學難度教大的學科之一。而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不少教育機構開始探索互聯網與教學的融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述互聯網+初中物理教與學探索的成果。
一、升華理性認知、構建物理教學的網絡環境
初中物理課本具有較大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往往比較吃力。在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中,初中物理教師一般是先為學生講解物理結論(和具體物理知識相關的概念、規律、公式、定律等),接下來為學生舉一些例子或者引入一些實驗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的課堂模式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成為了物理課堂的“特色”,但從實質上看,這樣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單單通過物理教師簡單的講授,學生很難對這些具體的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定律有更深入的認知,甚至有很多學生直接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這些知識。
而依托于信息化技術的互聯網科技與物理課堂的融合,卻碰撞出了不一樣的教學火花。互聯網環境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物理教學的模式由原本的單一模式升級為多樣化模式,通過互聯網的引入,物理教學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集視頻、圖片、文字、聲音等為一體的交互式教學氛圍。也就是說互聯網科技將原本抽象的物理原理通過生活場景、具體現象等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層面有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改善枯燥氛圍、創新物理教學的講授模式
一般來說,課堂是學生獲得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近年來初中物理教學新課標中一再強調重視物理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如何在有限的物理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識成為眾多物理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這一難題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迎刃而解。互聯網與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機結合,改善了傳統物理教學課堂的枯燥和乏味,原本抽象難懂的物理原理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多媒體等互聯網具體形態得到了形象化的展示,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得到提升,初中物理課堂變得生機勃勃。
筆者在講授八年級物理“光現象”時,借助于護理網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色彩斑斕的燈光視頻和絢爛奪目的自然光圖片,以視頻的方式展示生活中與光最為密切的場景,讓學生通過這些圖片和聲音視頻,對光有一個具象的認知,瞬間拉近了這一物理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原本枯燥的物理課堂瞬間變得生動、有趣起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光的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極大地提升了物理知識學習的效率。
三、打造生動課堂、優化物理教學的信息資源及效益
物理是一門特征鮮明的學科,它的諸多知識原理雖然都是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但卻相對抽象,因此一般在進行物理知識講授的時候,物理教師需要借助于實驗為學生展示物理原理或現象,從而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個深入的理解。但有很多實驗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條件操作或者都可以在有限的物理課堂上完成。比如分子運動等現象。在遇到類似物理知識實驗的時候,互聯網多媒體教學就有了用武之地。一些耗時長、操作繁瑣的物理實驗可以通過動畫模擬或者實驗視頻來進行展示;另外在九年級中考復習階段中的“實驗專題”復習時更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手段、資源,再現實驗情景和內容,從而極大提高學生復習的積極性、課堂容量和教學效益。可以說互聯網的引入給物理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生動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教學效益的提高。
四、融合網絡技術、培育學生物理的創新能力
雖然互聯網的諸多優點可以為物理課堂帶來耳目一新的變化,但究其根本,互聯網教學只是一個工具,它并不能主導物理教學課堂,只能輔助物理教師來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廣大物理教師應當正確認知物理的網絡教學,切莫拋棄傳統的教學手段。物理學教師應當結合自身的基本情況,比如學生的知識基礎、課程進度、物理教材、教學目標等方面,適當引入互聯網手段,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為目標,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互聯網技術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彰顯各自優勢,來完成一堂堂高效率的初中物理教學,讓學生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和教學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廣大中學的物理教師應當正視互聯網+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并結合自身的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其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來,群策群力來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在更好的氛圍中掌握物理知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