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成
摘 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是在新課改理念引導下所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洋思中學在教學中普遍地推廣了這種教學模式,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來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積極思考,活躍思維,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新課改教學理念指出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親歷學習過程,通過探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很好地詮釋了新課改的理念,它使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獲得知識,體驗到了思考的樂趣和參與的快樂,通過學生的邏輯思考和推理判斷來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關注了學生的中心地位,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親歷學習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能力。
一、教師導入學習目標,學生有的放矢
為了實現學生的先學,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目標明確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在先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之后帶領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鼓勵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動起來,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在課堂上就有的放矢,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究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更加活躍和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學習《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時,教師就要把課堂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學習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會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除法運算,還要使學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進行。
二、教師創設生動情境,學生積極參與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情境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怡人的氛圍和環境,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學生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究和思考,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產生并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歌曲、謎語、笑話、故事等不同的形式給學生創設一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垂直于弦的直徑》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介紹和展示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趙州橋圖片,帶領學生共同欣賞石拱橋的圖形,并給學生介紹背景知識,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同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通過圖片來展示知識,將實際問題數學化,可讓學生從一些簡單實例中尋找數學模型。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想想能否通過折疊的方法找到該圓的圓心?為什么?這個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將圓的軸對稱性與教學內容整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通過線段AB的運動變換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徑,讓學生經歷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情境中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和猜想來獲得知識,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情境中學生會順利地走進課堂,開啟對于新知識的探索,進而習得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先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后,會發現自己有一些困惑和問題,從而可以把這些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學生形成自己觀點,教師進入后教
學生在學習中會把自己的問題進行匯總和總結,之后反饋到教師那里,從而使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授,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理解知識。教師的后教是建立在學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可以說教師的教實現了教學難點和重點的突破,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疑問的地方。例如在學習《一次函數的性質》時,學生通過自主繪圖會發現有的圖象上的直線是向上的,而有的直線的方向是向下的,而且有些圖象會不經過某一個象限。學生會看到這些不同,但是對于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很清楚,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后教”,指導學生從一次函數的性質上去分析和思考,觀看k的取值情況。通過教師的指導和點撥,學生就會形成自己的思路,從新對一次函數的圖象進行分析和比較,在比較中認識到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這時候的函數圖象一定會經過一、三象限,而且方向上是從左到右上升;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這時候的函數圖象一定會經過二、四象限,而且方向上是從左到右下降。教師的后教使學生有了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四、教師提供當堂訓練,組織小組競爭
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當堂訓練,一方面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個方面是讓學生對自己剛剛學習過的知識進行復習的鞏固,促進學生學習上的更上一層樓。教師給學生提供的當堂訓練要因人而異,給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究和思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練習會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了高效課堂。例如學習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題,鼓勵學生采用并同類項與移項;去括號與去分母;以及將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式來練習所學的知識,達到靈活掌握,熟練應用的目的。當堂訓練的時間不要太長,練習題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學生通過練習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形成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分層次的練習,有必做題、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使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為了實現高效課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思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佳雪.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高效課堂[J].中學生閱讀2013,09.
[2]沈麗娜.初中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實現的有效方法[J].基礎教育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