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當中,幼兒園教育是非常基礎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成長,應該堅持與家庭教育互補,從而促使幼兒在家庭當中、在幼兒園當中,都可以積極的學習、進步,提高幼兒的競爭力,為今后的成長和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文章針對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互補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家庭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延伸部分,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無論是活動的安排,或者是學習內容的設定,亦或者是游戲的實施,都是為了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長。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則是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放松,能夠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不知不覺的推動幼兒進步。因此,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互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利用家庭教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現階段的很多幼兒,在去幼兒園之前,或者是進入到幼兒園以后,都會出現嚴重的哭鬧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小朋友不喜歡離開自己的父母,一時之間無法對幼兒園的環境充分適應,從而產生的心理落差和行為落差現象。幼兒的成長必須要經歷各種實踐和自身的變化,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家庭教育,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減少幼兒的身心受傷情況。首先,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要不經意間對幼兒良好的灌輸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有好處的地方。例如,小朋友很喜歡與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鄰里之間的孩子都比較熟悉。可以向幼兒告知,進入到幼兒園以后,會有更多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每天都會很開心。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和心理,也可以適當的應用物質獎勵的方法完成,促使小朋友對幼兒園產生較高的欲望。其次,幼兒園教育實施之前,家庭教育需要灌輸一些有利幼兒成長的知識,包括簡單的字母、字詞、英語單詞等等,這些都可以對幼兒實施教育,促使他們對幼兒園教育能夠更好的適應、接受。
二、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的對策
(一)家庭環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從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幼兒園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完全是為幼兒進行服務的,因此在園內環境的布置上,會直接從幼兒需求的角度出發,同時還會不斷的對社會上的新理念、新觀點進行融入,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讓幼兒園教育走向更高的層次。家庭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幼兒園教育良好的銜接在一起,不能總是按照家長的意愿來完成。建議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家庭環境的布置,應該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首先,幼兒在園中適應以后,會對家庭的某些東西產生厭惡,原因在于,家庭的布置和幼兒園不同,不能帶來相同的感受。此時,家長可適當的對幼兒園環境做出借鑒,讓幼兒回到家中以后,仍然保持高漲的學習狀態,或者是減少對家庭物品的破壞。其次,家庭環境的布置過程中,要求家長對幼兒的想法積極關注。例如,在購買玩偶,或者是為幼兒更換床鋪的過程中,選擇他們喜歡的圖案,這樣就可以獲得幼兒更多的歡迎,從而將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讓幼兒的身心成長,獲得更多的保障。
(二)規律安排幼兒的生活和作息時間
就家庭教育本身而言,其表現出一定的隨意性,很多家長都沒有辦法騰挪出專門的時間對幼兒進行教育。因此,為了讓兩種教育可以更好的融合,可嘗試規律安排幼兒的生活和作息時間。在幼兒園教育當中,幼兒的生活、作息是非常規范的,這對于他們的學習和放松、身體成長、心理穩定等,都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家庭教育適當的結合幼兒園教育標準來完成,一方面可以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玩耍時間,另一方面不會影響幼兒的正常成長。例如,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了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要求以及幼兒在園的表現。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偏食,吃飯時雙腳并攏不亂動,不能大聲吵鬧,吃飯后擦嘴巴等,家長可以借鑒學習,鞏固幼兒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了解幼兒園在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幼兒的學習成果。通過實施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讓幼兒更好的約束自己,避免形成某些不好的習慣。
(三)努力鍛煉幼兒的能力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進行互補的過程中,幼兒能力的鍛煉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忽視。例如,幼兒的行動能力提升過程中,家長應該讓幼兒幫助自己來攜帶某些東西,或者是拿取某些東西,然后給予鼓勵的話語,幼兒的行動能力獲得長期提升后,還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促使幼兒的內心保持高興,今后的成長也更加順利。
三、總結
本文對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育工作開展,比較符合預期,各方面未出現嚴重的不足。日后,應繼續在教育互補方面深入研究,探討較多的實施方案,讓幼兒的成長和培養,獲得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李芙蓉.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兒園教育實現互補[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264.
[2]鄭宇明.用心、細心、耐心——淺談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J].求知導刊,2015,0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