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思
摘 要:科普童話兼備了科普文的科學啟迪性和故事趣味性,是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文選類型。解讀科普童話,可以嘗試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切入:關注文本特征,挖掘教學價值;發現言語密碼,培養整體意識;實施積極對話,設計有效問題。
關鍵詞:科普童話;文本特征;言語形式;有效教學
一、關注文本特征,挖掘教學價值
早在1978年3月,葉圣陶先生就提出過語文的選文只是一個例子,教師應該憑借這個例子,去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群文的方法。
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表達方法與特征,解讀文本首先要確定文本類型,否則就抓不住文本基本的體式特征。文本的體式特征是特定文本體裁的類文特點,也包括了這篇文本獨有的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參照科普童話的體式特征對科普童話類型的選文進行解讀。
第一,科普性。作為科普型文選,科普童話必然要滲透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科學觀念,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時,要抓住文本“科學說明”的特征,幫助學生掌握文本所滲透的科學知識。以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的課文《小動物過冬》為例,在解讀該文時,可以設計一個指向明確的主問題:“課文中的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分別是怎樣過冬的?”建立在文本閱讀的基礎之上,學生有效解答這個主問題的過程,也是在建構動物過冬的科學知識體系。
第二,故事性。區別于一般的科普文,科普童話具有強烈的故事特征。要精準挖掘科普童話的教學價值,就必須關注到科普童話的童話典型特征,如事物擬人化、想象豐富、手法夸張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文本脈絡展示點,結合科學知識進行的人物塑造等,都是充分挖掘科普童話教學價值的著力點。以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航天飛機》為例,文章通過塑造“智慧老人”這一童話人物,借智慧老人之口介紹了航天飛機的飛行特點和神奇本領。智慧老人的對白自然便是挖掘教學價值的焦點段落。
二、發現言語密碼,培養整體意識
文本的言語形式,就像文本的言語密碼。文本的寫作順序、精確遣詞、情感外顯方式等,都是需要教師關注到的言語密碼。科普童話是語文課的文選,因此,要避免上成科學課,使課堂充滿“語文味兒”,就要對文本的語用價值進行挖掘,引導學生由面到點地品析和運用文本的語言。換而言之,教師應當以教語文文選的方式來教科普童話。
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引導學生從整體去把握文本,切忌把文本割裂成幾個獨立的板塊進行解讀。要站在全文賞析的視角和高度來引導學生產生個性化解讀的體驗。充分發掘言語形式,還可以從體會科普童話的用詞準確、感知語體形象、遵循表述邏輯等方法來引導學生開展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凸顯語文課堂的語用性。
還是以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航天飛機》一文為例。該文語言富有情趣且表述條理清晰,通過普通飛機的視角來擬人化地介紹航天飛機的科學知識。在教學該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感知文本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的內在統一性,習得閱讀狀物類科普童話的閱讀方法。聚焦關鍵詞句,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說明事物的方法:講解航天飛機“飛得高”時,讓學生讀句子“你能飛兩萬米高,他卻能飛幾十萬米高。”在朗讀的同時,讓學生思考一下,智慧老人是如何證明航天飛機飛得高的。學生自然就能通過兩組數據的對比,來直觀感知到航天飛機飛得很高的特征。同時,這一句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協助學生明晰“作比較”與“列數據”是說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培養學生解讀科普童話的整體意識,就要注重抓關鍵的教學價值聚焦點,循著文本的特點,立足學情去進行教學,避免在次要的段落糾纏不清,整個教學設計應該詳略得當。
三、實施積極對話,設計有效問題
有效的課堂教學里,師生能產生積極對話。基于學習的起點,進行主問題和問題群的設計,確保學生在解決主問題和問題群的過程中,語言有補白的拓展,閱讀有舒展的空間,思考有發展的質量,精神有成長的遷移。
科普童話的積極對話,是通過問題的有效解決來實現的。《航天飛機》的教學設計中,一般而言,對主問題和問題群的設計,離不開以下三個著力點:第一,引領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指向明確的思考。如設計主問題“航天飛機有什么基本特點?”來幫助學生集中思維,指向文本的焦點——智慧老人的兩次對白。第二,為學生積累、品味語言服務。如“假設你是航天飛機,你會怎樣用上智慧老人的方法來介紹自己?”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第三,能幫助學生習得閱讀的方法。如“比較介紹航天飛機飛行特點和介紹航天飛機本領的句子,找到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對比,找到兩個片段的異同,幫助學生梳理運用語言的竅門:在介紹說明事物的時候,可以先概括后具體,還可以采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不同的說明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幼琴.第一學段科普文的精準定位和靶向訓練[J].新教師,2016 (6).
[2]蔣 華.三策略,給科普童話教學插上翅膀[J].小學教學參考,2016(25).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劉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