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衛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進行了體系內的深化改革,教育行業也不例外,高等院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教學改革主要針對的是高校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病。現階段,針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有生態學教學方式的規劃。文章從生態學視角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生態學視角;大學英語教學;生態系統平衡
在沒有出現現代化教學方式之前,傳統的英語授課方式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生態系統,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這一穩定的模勢必定要被打破。不可否認,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僅體現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還體現在改善教師的教學計劃,充實教材的教學內容等方面。當然,新的方式也對傳統的英語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所以,結合現有的新的授課方式和舊的傳統的授課方式,并運用生態學原理將二者融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穩定的生態系統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生態學視角的理論背景
在原來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的是傳統的口頭教授方式,而現如今對教學方式進行了變革,在英語教學中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進行授課。研究發現這一方式對英語的學習很有好處。毫無疑問,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有很大影響,但從生態學的視角去研究英語教學則是不一樣的。這一理念強調的是,這個生態系統是圍繞著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展開的,各個組成英語教學的新成分都通過彼此的磨合在這一系統中達到穩定狀態。
不管是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是現代的英語教學,都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不斷維持和平衡整個系統的就是有關英語教學的不同方面,通過這些不同部門和方面的相互互動和聯系,從而維持英語教學這一生態環境的穩定。大學英語這一生態系統作為一種特殊的系統,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教學主體本身及其所包含的環境,它們分別對應在生態系統里就是生態主體和生態環境。顯而易見,教師和學生是生態主體和教學主體,他們每個人所包含的自己的個性和特征,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系就構成了生態環境。這樣,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師的個性、特征、相互作用和教學系統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1]。
眾所周知,生態系統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也是不斷循環的,所以,大學的英語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無疑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而這一變化和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溝通是分不開的,只有二者多交流,才能不斷地共同促進,只有不斷交流提高,才能促進這一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
二、從生態學視角分析高校英語教學情況
各個學校都在進行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也不例外。改革之后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模式的禁錮,也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但在某些方面,改革后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反而暴露出不少的弊病[2]。
(一)教師教學難度加大,學生學習壓力加大
教育深化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對改革的成效要求也越來越高。伴隨著現代化模式的推廣,原來的小班教學已經滿足不了校方的需要,學校便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招生。每個班的人數和規模擴大了很多,這無疑惡化了原有的教學環境,不僅加大了教師的備課難度和授課壓力,對學生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接受能力不一樣,而教師又沒有能力和精力同時顧及全班學生,就導致了學生自學壓力很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成了很嚴重的問題。
(二)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
在我國,衡量學生一門課掌握的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這就導致了應試教育的普遍性和在家長們心中的根深蒂固性。家長們已經忘了讓孩子學習英語是為了什么,似乎只有拿到一張滿分的答卷才滿意。而現有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改變這一傳統思想,讓學生不只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但這一現狀很難被改變。現行的模式強調學生能力的進步和發展,這與家長們認為只有拿到相關證書才是有能力的想法相違背,這就導致生態主體進步緩慢[3]。
(三)教師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重視度不夠
在大學中所要學習的課程很多,有專業課和選修課等,也就是構成生態環境的因素非常多,這就決定了學生不可能只學習英語。大部分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拿到四六級證書,只要拿到了證書就可以把英語放在一邊,除了英語課時間,其他時候并不和英語教師交流,況且四六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太切合實際,學生也并沒有想將學到的英語應用到生活中去的意愿。教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只是為了完成英語課時,不注重上課質量,在課堂上也不注重和學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灌輸式授課。教師和學生的問題就是現行系統的缺陷,不能很好地把學到的知識和生活進行結合。
三、保持高校英語教學生態系統平衡的方法和措施
對現階段的社會背景進行分析,按照現有的教學系統模式,就現有的高校英語教育生態系統而言,想要對該教學系統進行平衡地整體規劃,就應該對現存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解決,階段性地完善生態學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高校英語教學生態系統的整體模式運轉還在不斷地規劃中,只有對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突破,將“以生為本”的目的進行進一步落實,讓學生變成整個英語課程中的中心,并按照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狀態進行個性化的內容設定,才能保證高校英語教學生態平衡的方式有更大程度的進步。針對保持高校英語教學生態系統平衡的方法和措施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打破固有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
我們國家強調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態環境中對人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和統一也是非常重視的[4]。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強調以人為本。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這個生態系統中也是一樣的,學校和生態環境的主體(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要實現和學校環境的協調和統一,兩方面要和平共處。同時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置于大學英語教育的主體地位上,學校和教師,在教學方法方式、授課內容、教學計劃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重要性,所有的計劃都圍繞學生展開。學校的教學環境也要圍繞學生進行改善,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態教學環境。只有將學生放置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和主體地位上,才能督促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良好的生態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英語知識很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從而真正實現英語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學生進步了,生態主體和生態環境才能發揮很好的互動和促進作用,才能更好地維護大學英語教學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二)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
我們國家強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系統中要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應用到高校英語教育中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引起關注。前面已經提到,大部分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英語的目的都很功利化,就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獲得相關的英語證書,除此之外的時間里不再接觸英語。這些證書雖然象征著學生的英語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只代表其應試能力,并不能反映學生所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以及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英語。所以,要強調學生學習英語的持續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其習慣,多將英語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生活中多運用英語,不能考完試了就扔到一邊。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掌握英語技能,促進生態主體的發展,從而保持生態平衡的穩定性[5]。
(三)師生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要想維護生態系統的持續平衡和穩定,就需要生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之間都達到平衡和穩定。教師和學生都是組成生態主體的重要部分,毫無疑問這二者的關系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強調了這二者應該多溝通互動。但在大部分高校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是缺乏溝通的,上課時,教師教授內容,學生一味聽課,教師下課就離開教室,師生之間沒有機會進行溝通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多和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身上得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只有生態主體相互促進,才有利于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四、結語
毫無疑問,要想適應當前社會的改革大潮,學校必定要進行教育的深化改革。雖然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運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和設備,但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和漏洞。本文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所做的研究都是為了使大學英語可以更好地發展。只有不斷維持和發展好現有的英語教學生態系統,才能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付晶.論教育生態學視角下CET考試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的反撥效應[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1):186-188.
[2]高彤彤.教育生態學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知識經濟,2014(22):128.
[3]王大智.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與計算機技術整合后的大學英語教學[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3):72-73.
[4]任麗.生態學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5]鄧麗君.教育生態學視角下英語專業基礎寫作教學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1(1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