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劉春靈
摘 要:本文以女醫學生就業難這一熱門話題為切入點,以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口腔醫學專業為例,從國家、學校、家庭以及女大學生自身等方面進行研究。結合專科學校醫學生的自身特點設計出就業調查問卷。通過對我校口腔醫學專業的女性畢業生進行就業問題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及就業單位調研。具體分析女性醫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以提出有效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口腔醫學 女大學生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1
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高校大學畢業生規模逐年擴大,同時我國對高校畢業生全面實現自主擇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年升溫,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高校和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是一項事關全國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的重大民生問題。高等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便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同時更是困擾政府和高校的難點。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的形式。隨機選取了我校口腔醫學專業三年制專科的學生,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男女生各200人,共計400人。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調查問卷396份。(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7.8%)
二、口腔醫學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我國歷來關心大學生的就業,大學生的就業事關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就業問題不僅是畢業生個人發展問題,也是體現高校的教育水平,更隱射出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孟曉媛[1]在文中指出針對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閆成儉[2]在文中指出女大學生就業難主要是政府、高校、社會方面的因素,需要政府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社會用人觀念的轉變,以及女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等多途徑解決。杜康[3]文中指出導致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性別歧視現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有諸如大學生個人用人單位學校法制等。楊慧[4]調查研究發現80 后女大學生就業率較低,性別差異較大,其中大學專科畢業的80后男女大學生就業率的性別差異更大。還有很多學者從其它的角度對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認為比較理想的工作單位是:地市級醫院、學校、市級以上診所、獨立開口腔診所。作為醫學專業性很強,學生的就業選擇主要集中在醫院及醫學院校,市級醫院是大家的首選,因為在市級醫院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和較快的經驗積累以及較高薪級水平,獲得了一半以上的畢業生的親睞。同時因為口腔的可獨立操作特點,也有小部分學生畢業后打算積累經驗后自己單干。
三、口腔醫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口腔醫生的社會需求也就越來越大。大部分家長認為口腔醫生的就業門檻低,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口腔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它有市場需求、大學生本身,有高校和社會的多方面原因。出現了當前口腔大學生就業難尤其是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剖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盲目的擴招造成畢業生供需失衡
隨著高校的擴招和社會人才需求崗位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大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近幾年,遞增的大學畢業生逐年進入社會,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就業,政府部門也出臺了各項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但面對龐大的畢業人群,矛盾依然明顯,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加凸顯。
2.畢業生期望偏高,眼高手低
很大一部分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既要考慮環境因素又要考慮單位性質,對自己的工作崗位過于理想化,不考慮我能干什么,只想著要給我什么。在大專院校中三年的時光更多的是在學校內接受課堂教育和仿真實訓,專業發展了解渠道單一,導致在思想觀念上,對就業單位工作環境、崗位狀況、薪資待遇等方面的期望過高。
3.女大學生自身的因素使就業處于弱勢
如今的社會處于較快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各單位對大學生的招聘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為了能給單位或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會優先考慮選擇男性畢業生,而對體力不如男性,結婚生子可能會引起工作暫停的女性畢業生來說,就業就處于了弱勢。
四、促進口腔女醫學生就業的對策分析
1.女大學生需轉變就業觀念
外部環境對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是要靠大學生來發揮作用的,主要是自我意識的轉變。女大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女大學生要解決就業問題,關鍵還在于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讓女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要從自身著手,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面對就業,要對自己有信心。要正確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有科學合理的定位,樹立從基層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最艱苦的地方做起的思想準備。這既有利于大學畢業生的個人發展又有利于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轉變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
在現階段,高校畢業生能夠順利就業已經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之一,學生學習完畢,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能夠順利就業。為了培養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學校除了提升辦學水平以外,還需要與社會需求接軌,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社會理念引入教學當中,也可以進行訂單式培養,培養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還要加強校院聯合的監管,讓這一制度不斷完善,得到校院共贏發展,長遠的解決女大專學生的就業難題。
3.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為應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政府逐漸采取積極對策,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引導大學生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就業,到基層崗位中工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這其中,志愿西部計劃已實施多年,早期參加的大學生,部分留在當地發展。有關大學生村官、大學生特崗教師的新聞報道都是具有正能量的,其中的典型案例是值得當今的大學畢業生去借鑒參考的。
參考文獻
[1]孟曉媛.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7,(01):58-59.
[2]閆成儉. 高校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性別歧視問題分析[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1):110-112.
[3]杜康.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性別歧視現象研究[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4,(05):56-64.
[4]楊慧.80后女大學生就業狀況與性別差異分析[J]. 婦女研究論叢,2014,(03):30-38.
[5]虞莉.高職女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4):108-109.
作者簡介:楊旭,男,本科(學士),講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口腔醫學教學和腫瘤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