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成
摘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由此看來,數學不僅是抽象的,還是枯燥乏味的。這對于天性好玩、好奇的小學生無疑是沒有吸引力的。然而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營造活躍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如何燃起小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好玩又有趣、如何讓小學生喜歡數學,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我們需要去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思考;氛圍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是不合適放在小學生身上的,他們需要有效地引導。作為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一件事:課堂教學僅憑老師單方面的牽動進行填鴨式教學是不可行的。即使老師的課講得再精彩,課堂沒有輕松的學習互動氛圍,教學效果也是徒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愿意去學,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換句話說,數學其實是一門既抽象又枯燥乏味的學科。對于孩子,怎么能夠讓他們理解并產生興趣主動學習,真的需要認真思考一番。
數學課,它不像語文課那樣有蜿蜒曲折的故事情節可以引人入勝,不像音樂課那樣有美妙的音符使人身心愉悅,不像美術課那樣有美麗的色彩使人賞心悅目,不像體育課那樣可以在空曠的操場開心蹦跶……那么如何使數學課也趣味橫生,使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數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呢?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主動地去領會。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愛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即使你覺得平時再“笨”的學生,只要一到玩游戲,或聽好聽的故事時,他也會玩得十分高興,甚至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興趣跟投入。為此,將游戲、故事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寓教學于游戲、故事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活躍的課堂氛圍,精心的教學內容設計激活學生思維,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來引領學生全員參與、激情投入,使小學生在偷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是我們作為教師努力實踐的目標。下面,根據我自己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與體會。
一、寓教于游戲,讓數學課堂樂趣滿滿
豐富多彩的游戲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將數學教學內容寓于游戲之中,變單調、重復、類同的數學知識為游戲活動,變靜態的課堂教學為動態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玩樂中獲取知識。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新穎有趣、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如在一年級“數字讀寫”教學時,授課前,我利用簡單的搶凳子游戲來貫穿所學知識:讓五名學生圍繞四張凳子轉圈走,一名同學負責喊口令。口令‘停,大家開始搶凳子,最后只有四名同學搶到凳子。通過這個游戲,大家對數字有了直觀的認識。實踐證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易于被調動起來。
二、引入故事情節,讓數學課堂新鮮起來
故事的魅力在于能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有一種引力吸引學生去投入,想要知道故事的下一環節是怎樣,最終是什么結果。如在解答“同學們排隊做操,小明的左邊有4個人,右邊有5個人,一共有多少人?”這一題時,考慮到有點學生粗心的毛病,于是在他們解題之前,我先講了一個故事:三毛趕著10只羊回家,有一只小羊受了傷,走得很慢,于是三毛便抱著小羊走。快到家的時候三毛開始點數,數了又數,左邊4只,右邊5只。數來數去就是只有9只羊,都把三毛嚇哭了。還有一只羊到哪里去了呢?請同學們幫三毛找找吧!孩子們聽完,都哈哈笑起來了,三毛真是粗心,還有一只他抱在懷里的沒有算進去呢。這樣同學們再來解答類似的問題就不會犯相同的錯誤了。
三、創設情景,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尤其是生活化場景應用到數學課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景貫穿能夠把干巴巴的數字進行包裝,變得飽滿而不乏味。舉個例子,在進行平均數教學時,我放了20顆糖果在講桌上,讓一個學生將其平均分配給5個同學,分對即可獲得糖果獎勵。最后再點題什么是平均數、平均數怎么計算。這一做法不僅能夠帶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又增加了教學互動,課堂氛圍也很活躍,學生對這一概率理解也更容易,記憶也更加深刻,更好掌握。 另外還可以用新穎有趣的教法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學《10的認識》一課時,我把0~9十個數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字小朋友”,讓這十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看到抽象的數字長上了手腳,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公民的要求。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到一定的學習方法,離開了老師也能自主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挖掘學校及周圍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好這些資源,才能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全方位參與創造條件;才能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使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才能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最終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
五、結語
從事教學事業數十載,見證了教育行業的改革與進步。在日常教學中除了研究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之外,更要關注被教學對象的個性特征,從而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是一個長期且時時更新的過程,努力要與實踐并重,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積極主動參與,愉快教學,愉快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