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發揮教學語言的功能來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教師授課的教學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意義重大,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努力探索,使教學語言這一我們語文教師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語境;關系
一、語境與教學語言的關系
1.語境與言語的關系
首先,語境是從言語中產生的,沒有言語活動也就沒有語境,語境只可能是某一具體的言語活動的語境,不存在抽象的、獨立于具體的言語活動的語境,劉煥輝說:“一切有可能成為語境的主客觀因素,若失去了言語交際的聯系,便失去充當語境的條件”。這又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言語是語境的來源。其次,語境一旦產生,它便成為一種自由的、客觀的參照系統,制約著言語活動,顯示言語的優劣。再次,言語的動態性賦予了語境動態性的特征,言語是不斷變化的,新的言語帶來新的語境,新的語境又帶來新的言語,如此循環,直至最后完成交際任務。
2.語境與教學語言的關系
從語境與言語的關系上看,課堂教學語境是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教學活動中產生出來的,一旦產生,它就成為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環境不僅為教學語言活動提供了時空條件,更為言語活動提供了意義背景。換句話說,教師的言語活動就是處在特定的言語環境之中的,它不僅受到語境的限制、調動,同時也可以限制、利用語境,二者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如一位老師上語音課講到音強問題,指出音強是由聲帶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幅大聲音就響,音強就強,否則相反。此時,一位學生舉手提問,但他的話音量較小,聽不清楚。這位教師就說:“某某同學,振幅再大一點兒。”話音剛落,全班一片笑聲。對言辭語境的適應與利用,使語言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二、適合語境的教師語言的激趣效果
教材內容的多樣性,要求教師的語言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認知背景,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一位教師上《林黛玉進賈府》一課,在分析了賈府的院落房屋、規矩禮法的描寫后說:“現在要討論的是,曹雪芹寫這些賈府的‘軟件所表現的‘精神,與院落房屋的‘硬件所表現的‘顯赫,其作用是什么?”(學生答:意在揭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鼎盛繁榮。它的富貴繁榮,不僅有物質的,還有禮教的……)老師說:“對。賈府的環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得感謝‘導游小姐林黛玉,她讓我們得以領略這種無從親臨參觀的歷史風景,當然,最終功勞還是曹雪芹的,是他一手策劃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國神游?!边@位老師根據時代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等語境因素,加進去一些很有時代感的詞語“硬件”“軟件”“導游小姐”“策劃”“時間隧道”等詞語,使學生感到親切,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語境的構建與創設
1.構建與創設情境語境
(1)用具象美感的教學語言進行描繪。例如:一位教師在教《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一詩時開篇這樣說:“同學們,有人向往繁華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卻傾心于淳美的田園風光。是啊,都市的繁華固然令人向往,然而那片片綠色的田園,那安靜和諧的村落,那輕柔裊娜的炊煙,那綠樹掩映的農舍,那淳厚古樸的鄉情,不也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乃至令人陶醉嗎?”形象化的語言把學生帶入了所規定的情境之中。
(2)用富有感情的教學語言講述。于漪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深有體會地說:“情動于衷而溢于言表,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傾注滿腔深情,教學語言才能充分顯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苯處熚牟娠w揚、感情充沛的講述把學生的情緒一步一步調動起來,從而進入教材所展示的情境中去。
2.課堂言辭語境的建構與激趣
(1)優化前言的激趣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新課伊始的“導入語”其實就是“前言”,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努力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每一個環節的相接之處,作為教師都應做好前言的鋪墊,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語言滴水不漏,使整個教學結構緊湊,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2)強化后語的激趣作用。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后語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大的方面說,一個環節的小節,一堂課的總結都是必不可少的,從小的方面說,起補充作用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詞也并非可有可無。前言后語前呼后應共同為增強語言表達效果服務。
(3)深化語氣語調的激趣作用。語調的選擇與調配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第一,運用語調傳播交流信息,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勢和特長。語文教學是臨場講授,面對面交流,可以充分發揮語調的魅力。在將教材還原為口語之時,教師利用語調不僅能夠區分語句含義,還可以表現感情,強化語氣。豐富多彩的語調是教學語言強大功能的具體體現;第二,運用語調傳情達意是語文教學優質的保障。每一篇課文無不包含著豐富飽滿的感情,深厚濃郁的意蘊,而這一切要靠聲音來傳達,“情動于中,聲于外”,情感是聲音的內在動因,聲音是感情的外露形式,而語調能使感情的表達貼切入微,淋漓盡致。那種念經式或一抹平的語調只能把學生趕出文學的大門,窒息他們的思維;第三,運用語調便于釀造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從心理學角度看,優美的語句伴隨著美妙的語調,能給人一種悅耳動聽、輕松、親切之感,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促使他們振奮精神,集中注意力,調動積極思維。
總之,教師的教學語言在語境創設上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發揮教學語言的功能來創設適合學生學習、教師授課的教學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意義重大,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努力探索,使教學語言這一我們語文教師得天獨厚的自身優勢,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穎.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7(04)
[2]裴增彥.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7(13)
[3]蔡明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的積累實踐[J].吉林教育,2017(18)
作者簡介:
黃雪娥,女,漢族,現職稱:中一,本科,研究方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