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摘要】要有效地提高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消除怕寫作文的心理,使其愿意寫作,應該和語文核心素養同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閱讀中積累,使其作文時有材料可寫;重視“說”與“寫”等,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作文;核心素養;同步;積累;興趣;總結思考;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妙筆生花”是我們寫作向往的一種境界,“妙語連珠”是我們寫作追求的一種愿望,“妙手可得”更是我們厚積之后的薄發。然而,多數學生怕寫作文,覺得作文難。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我認為應該緊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力求與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同步。
一、和學生觀察、積累的能力同步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潑地流個不歇。”引領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材料。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發現生活中的材料,充分利用生活素材進行寫作。比如寫日記,有些學生總是苦于沒有內容可寫,怎么辦?我就啟發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觀察:一是觀察家里的人和事,什么人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二是觀察學校生活,到學校的老師、同學中去找材料;課間活動豐富多彩,同學們喜歡的活動可真不少!三是觀察大自然,看看天、望望地,周圍的花草樹木鳥叫蟲鳴……觀察的意識增強了,觀察能力也逐漸得到培養。學生日記的題材豐富了,內容充實了,作文的興趣也隨之有效地激發起來。同學們慢慢懂得了真實的作文素材就在身邊,從自己的生活寫起,作文沒有那么難!
二、和學生閱讀、積累的能力同步
要寫好作文,需要廣泛的閱讀。因此我鼓勵五六年級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報,并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交流,還從網絡上搜尋適合學生看的好書,購買回來放到“班級圖書角”,鼓勵學生閱讀,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孩子買一兩本有意義的課外讀物。通過堅持,可供孩子閱讀的書籍多起來,學生的閱讀面拓寬了,語言積累豐富了,見識面也增長起來。
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還鼓勵學生從中摘錄積累好詞好句,堅持每天至少積累5個好詞,一個好句,積少成多。指導學生對積累的詞匯加以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為了避免詞匯積累有名無實,還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保證閱讀時間落實;二是定期檢查,展示好詞佳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享受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三是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句等,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培養語感。學生對那些優美詞句會不由自主地加以運用,積累的目的就達到了,作文水平就得到有效提高。
三、和“說”與“寫”的培養同步
在語文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聯系起來,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比如我在教學六年級學生的習作“介紹你的小伙伴”時,要介紹人物的外貌,我就讓學生先觀察自己的好朋友,長得怎么樣?有些什么特征?在小組內介紹介紹,再挑選出有特色的,在班上說一說,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來猜一猜是誰。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如何介紹人物他們就越來越熟練了。這時我再引導他們總結方法,用外貌描寫的方法描寫人物,如寫人物的長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態,做到寫誰像誰,使讀者如見其人。通過“說”然后寫,學生寫作的難度降低,書面表達就通順了很多。
四、善用例文,和啟發激思的養成同步
作文訓練我認為應當發揮例文的示范作用,啟發學生通過對例文的學習,從中發現規律,總結方法,思考自己的作文應該怎么寫。如我在教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抓住“小嘎子”“站、圍、蹦、抓……”動作,體會其特點,那就是機敏頑皮、富有心計;抓住“小胖墩兒”“站、塌、合、 轉……”的行動來體會其沉穩、憨厚老實、以實力勝對手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把小嘎子,小胖墩兒進行對比描寫的作用,即用小胖墩兒的沉穩,老實反襯小嘎子的富有心計、機敏頑皮。學生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后,我再適時引導總結寫人作文的寫法,學生就容易掌握如何寫人的方法:1.寫好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2.抓住人物的特點。根據中心思想有所選擇地寫;3.選用典型事例;選擇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4.運用細節描寫,充分表現人物。
范文的作用發揮好了,方法的總結就水到渠成。但是還不夠,還要激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仿寫時要注意提高獨立性、創造性和辨別力,防止盲目模仿。
總之,五六年級學生的作文學習,要引領學生不斷積累,在積累中學習寫作;指導學生善于總結,在總結中不斷思考,并從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起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同步,學生由“怕”寫變“樂”寫,作文水平就會水漲船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小學生作文心理與教育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輯.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