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愛心
【摘 要】轉型發展中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改革挑戰。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考
0 引言
2014年,中國教育部提出將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型大學。此后,約50%的高校開始了轉型發展。然而,由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的改革探討。相關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轉型。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很強的應用技術能力。教育部高教司文科處處長劉向虹近日表示,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重要的基礎課程。[1]大學英語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基礎必修課,原有教學模式必須相應轉型才能適應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轉型研究是適應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的重要一環。本課題以高校的轉型發展為契機,以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相結合,以語言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導向,力圖從整體和宏觀上全面、深入地探討轉型發展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當下正在進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策略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長遠的實踐意義。
1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
目前,多數轉型發展中的高校都具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意向,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重新調整大學英語學分和學時,從理論上提出應用技術型教學改革計劃和目標,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等。但總體上改革力度不大,有些改革只是喊喊口號,并未進行實際操作。多數高校目前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等方面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理念相對陳舊,仍注重應試教育,缺乏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自教育部提出部分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以來,相關高校和教師已經逐漸從理論上接受了這種轉變,查詢和思考了相關問題,討論和提出了相關改革對策。但在目前改革初期,其教學理念在骨子里還是陳舊和傳統的,在實際教學上仍以通過某種考試為主要教學目標,而并未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導向。部分高校,仍以通過期末考試和四、六級考試為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的主要目標,缺乏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考核,導致大學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流于形式和口號,并未付諸實施。
(2)教學模式比較傳統,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較少。由于現代電教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現代大學英語教學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教師制作精美的PPT課件,添加生動的畫面和相關的視頻、音頻,不僅將課堂內容清晰地呈現給每一個學生,而且聲情并茂,色彩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們的課堂注意力和趣味性,有助于課堂效果的提高。然而,雖然教師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講課方式,但實質上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實際上和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不無不同。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還像以往那樣,只要聽講就行了。教師以講為主,偶爾穿插問題,學生以聽為主,很少參與課堂活動。加上中國學生習慣性的課堂沉默,多數學生缺少積極性,課堂上從不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又由于中小學時代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影響,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多是表演獨角戲,能和教師同步互動的學生寥寥無幾。
(3)教學形式側重課堂灌輸,仍以理論教學為中心,缺少實踐應用的操練。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一般包括讀寫部分和聽說部分。讀寫部分以教師講解為主,由于教學內容復雜繁多,教學時間緊迫,教師即使只選講部分內容,也無法過多的進行互動和討論環節。以河南工程學院為例,大學英語課程選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季佩英等主編的全新版大學英語,教程分為綜合(讀寫)和聽說。每周各2個課時,綜合教程共8個單元,包括課文A和課文B。教師往往只選講課文A,每兩次課(4個學時)一單元,時間非常緊迫。加上多數學生既不復習也不預習,對學習內容準備不足,因此,教師往往采取講解為主,課堂提問和互動為輔的教學方式,學生參與較少。在聽說教程方面,聽的內容較多,又由于同學們聽力基礎普遍較差,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聽力訓練,說的機會顯然就非常有限。又由于現在大學英語課堂多為大班教學,在語音室戴上耳機進行,讓大多數學生進行口語操練的效果可想而知。
(4)教學內容沿襲基礎教育,與專業相關的學術英語教育欠缺,聽說能力薄弱,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從大學英語教材的選取就可看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側重點還是語言知識點。雖然語法不再過多強調,但每課除了進行課文邏輯分析、框架結構分析、段落總結,主要就是句式、語法、表達方式、文化背景,寫作方法等語言點的講解和學習。學生學過之后,無非是積累一些普遍語言知識。而和專業、行業相關的學術英語仍然知之甚少,無法進行相關的交流和翻譯工作。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各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行業英語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他們越來越青睞大學畢業生運用英語從事本專業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偏重的是英語的語言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學生在真實語境中英語的語用能力,更不用說從事本專業的工作中的行業英語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不吻合,社會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特別是行業英語能力) 與大學英語培養的結果存在矛盾,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
2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路徑思考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進入一個重要的歷史轉型時期。應加強對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規律和對策的研究[2],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1)改革教學理念,建立適應形勢發展的新的教學理念。常言說,思想決定行動,先思而后行。在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首先進行思想洗禮,搞清楚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與普通本科高校的異同,厘清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目標和重點,搞清楚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培養的人才英語能力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和標準的問題。只有先從思想理念上豁清了問題的實質和前因后果,才能夠拋卻原有的教學理念,樹立適應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才能夠在教學中準確定位教學方向,實施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endprint
(2)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創建培養應用技能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教師講解方式為主,學生參與較少,被動消極。教學模式多樣化。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積極預習和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教學步驟,才能取得良好地教學效果。目前多數學生,對待英語學習比較消極,不預習也不復習,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跟上老師的步驟。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教師就要由唱獨角戲變為導演,指導學生演員演好每一課。其次,教師由主講變主導,借鑒慕課、微課,互動學習。課堂上,教師不再是滿堂講課,而是引導學生如何進行課程學習,學會正確的預習和復習,學會自主學習。目前,可以借助便捷的網絡,要求學生進行網上學習,可以選擇合適的慕課、微課進行學習,也可以選取互動學習教材,課堂學習和網上學習相結合。第三,改變課后作業布置模式。課后作業不要像以前那樣讓學生做做課后練習,而是要求他們做一些提高應用能力的作業,如設定一個場景,讓他們進行情景對話;給定一個標題,進行相關實用寫作;或做些實用翻譯,聽寫相關新聞等。
(3)改革教學內容,從基礎英語向應用英語過渡。雖然中國學生很早就開始學習英語,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應用能力卻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不注重培養應用能力外,與長期以來的教學內容不無關系。英語教學內容多注重基礎知識,比如語法、詞匯,注重考試時的應試能力培養,至于能不能在實際中應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太在意。因此,培養英語應用技能,必須改變教學內容,摒棄原來以基礎知識、應試能力為主的教學內容,變為注重聽說讀寫譯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變,教材必須變。要選擇或編寫培養應用能力的教材,教學內容偏重于培養應用能力。重新定位課程性質。
(4)改革教學側重點,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和考核方面,都要做到側重應用能力。教師要首先搞清楚,教授英語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應用的,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應付考試;學生也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學英語是為了用,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不是為了完成學分、通過考試、拿到畢業證而已。同樣,教學管理部門在對師生的考核方面也要因時而變。不再要求唯一的閉卷筆試,允許不同的考核模式,比如,聽說能力考試可以采取雙人或多人對話、即興演講、現場口語的形式;閱讀和寫作考核可以采取限時筆試或不限時筆試的形式;翻譯能力的考核可以采取課后筆譯和現場口譯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各個考核之間可以任選,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側重點。
【參考文獻】
[1]侯要紅.轉型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電力教育,2014(26).
[2]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01).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