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芳
摘 要:小學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何引導并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應用題教學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探究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數學學習的重點之一也是難點之一,抓住其自身特點,如邏輯性強、綜合能力訓練的涉及面廣等,同時又要理解小學生解決應用題的障礙,才能有效地駕馭應用題解答的全程,達到學習目的。分析得知有以下表現:
一、心理障礙表現
(一)假象性錯位
有些應用題在情節敘述中,條件敘述較為婉轉含蓄,就會造成一種掩蓋本質的假象,使非本質的信號對大腦皮層刺激過強,容易給學生產生錯覺,以致作出錯誤的判斷。
(二)迂回性錯位
有些應用題在敘述兩種數量比較時,采用順逆交錯出現的形式,誰多誰少,誰因誰果,迂回曲折,分析起來經常“碰壁”。
(三)隱蔽性錯位
有些應用題條件比較隱蔽,學生不能將題中隱含的已知數提示出來,造成生搬硬套有關模式,使分析、判斷誤入歧途。
(四)交錯性錯位
有些應用題,在敘述過程中,運用一組相關概念,如求“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的周長”時容易出現交錯性混淆。
(五)反復性錯位
有些應用題,某一己知條件在解題過程中要連續用上兩次或兩次以上,學生在解題時往往習慣于一個條件只用一次,從而產生解題障礙。
只有克服學生解題的心理障礙,糾正錯位,及時發現及時引導,或洞察在先,導其于通暢思路軌跡。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克服這些心理障礙,提高學生的解答能力呢?我想以下主要形式,當可破解之:
二、直觀教學
經驗表明小學生思維特征顯示出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所以這階段的思維過程當以感性材料作為支撐,并由此發展而去,這是教學中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教學原則,也是規律。
(一)借助線段圖幫助理解
線段圖解法是直觀性教學中一項富有彈性、靈便、簡捷 經濟的教學輔助手段,是解題過程中化解疑難困惑的良策,自當視題情而采用之。
(二)運用縮句,提示重點
“縮句”是語文閱讀教學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的一個項目,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認識事物對象有促進作用。有些應用題敘述冗長,學生理解困難,可用語文的縮句方法,去粗取精,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逐次簡化次要條件,有助于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
(三)變換情節,理清思路
應用題的理解和解答在于透視題意題情而感知題中數量關系,但有些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比較隱蔽,難以溝通條件之間的聯系,解題思路不明晰。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在不改變數量關系的前提下,對應用題的敘述情節加以變換,既容易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優化練習設計
(一)加強對比性練習異中求同
研究學習數學,尤其注重解題練習的實踐過程,構思設計方案彌見重要,這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突出體現,也是學生通曉解題的門徑,不可疏忽與怠慢。
(二)加強補充性練習,鞏固深化
求得應用題解題的得心應手,應設計練習,優化解題環節 ,強化解題思維,除了讓學生自編自導解應用題外,一個很有趣的訓練方法是可楔入現成題目中,尋找題中隱匿條件,適當給予補充,則可順水推舟,理清思路,一步到位,收效甚極,這就是補充性練習,運用此法,必要時學生聯想參與,發散思維,并得趣于其中。
(三)加強層次性練習,循序漸進
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與規律,因此在設計練習中要堅持這一原則,不可急功近利,欲使學習趨向成熟、熟練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在設計練習時適當增加一定的坡度,由懂到會、由會到熟、由熟到巧,逐步提高練習難度。
(四)要引導學生自編應用題
讓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重視自編應用題的教學,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低年級進行簡單應用題教學時,就讓學生了解一道應用題總題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兩部分組成,因此,可進行填空練習。
四、重視情境教學,構建方程思維模型
同任何一種知識點的學習一樣,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也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會”的層面,而應該以“會”為依托支點,追求更為深入的數學化,只有這樣方程思維模型的抽象構建才能實現,為此,教師要花大力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方式描述相關事情或問題,抽象成數學表述,最后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進而解決有關問題,我們的教學也要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形成問題情境——模型建立——拓展應用的板塊結構來構建學生的思維習慣與思維方式,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比如有些應用題的信息出示的形式多樣、信息量大、教學時就引導學生先說一說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用自己的語言行表述,然后分析這些數量間的關系,得到數量關系式,這樣的學習過程思路清晰、有條理、有效地刻畫了方程思維模型、長久堅持這樣的教學活動、定能引導學生建立起方程思維模型。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是“解決問題”和“數與代數”領域中的重要內容,學好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在認識上是一個飛躍,在數學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但如何把這部分內容按《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好,還需要我們大家不斷地實踐、摸索、共同研究、共同交流。
綜上所述,依筆者多年執教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見 ,在與小學生共同學習探索應用題解答的思路、方法、模式等互動中尋求直觀教學則貼近學生思維特征、貼近學生學習實際、中通而率真、又謀劃練習設計的優化方案、則可充分挖掘與發揮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解決能力的提高,促成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