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芳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都可以產生積極的促進用作。課程改革的不斷進步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擺脫應試教育給我們造成的束縛,重視對學生實際應用數學能力的訓練,提高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筆者認為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應該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加入更多的生活氣息,讓學生能夠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獨立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這樣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關鍵詞:豐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氣息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要培養學生解決試卷之上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幫助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課程改革對我們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筆者認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并且束縛著教師和學生們的思想,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必然會受到約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豐富教學過程之中的生活氣息,讓學生有實踐的可能。在實踐之中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才能夠真正的轉化成為自己的實際能力。
一、將實際生活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筆者認為,要想豐富教學過程之中的生活氣息首先就要將實際生活情境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實際生活情境的幫助之下,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得到明顯的縮短,學生接受和認識以及理解教學內容就會變得更加的輕松和高效。
對剛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雖然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接觸到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和小學數學比起來差距還是有的。因此雖然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了,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要慎之又慎,讓學生從實際生活著手,慢慢的將學生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去。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
舉個例子來講,在數數教學之中,可能學生原本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相關的知識,但是在教學之中為了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師還要進行詳細的教學。筆者在教學這一內容的時候首先會給學生一些圖片,圖片的內容就是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情境。在學生都拿到圖片之后筆者會讓學生先觀察這些圖片,然后將圖片內容和實際生活內容進行對比,學生們很容易就會發現這就是平時自己上課和游戲的場景。圖片上有幾個女生圍在一起聊天,還有幾個男生在一起踢皮球,一看到這些內容學生們的興趣就來了。這個時候筆者會讓學生們數一數在座的學生有多少,他們又都在干什么。在學生數完之后筆者才會讓他們再數一數圖片上有多少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時候就會顯得更加的輕松和容易,其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也都會有比較明顯的提高。
二、用生活情境進一步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因此他們在上課的時候的注意力難免會比較低。一旦教室外邊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出現轉移。因此為了幫助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將原本相對來說確實顯得比較枯燥的小學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和精彩起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筆者認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創建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的幫助之下我們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之中遇到的問題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數學知識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之中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有學習數學的沖動。
舉個例子來講,筆者在教學加減法的時候就用到了這一方式。在正式上課之前筆者先給學生看了一張圖片,圖片里面的內容是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春游。在圖片的前半部分里面,教師領著學生們往前走,而在圖片的后半部分里面,有幾個學生因為捉蜻蜓玩而落后了。這個時候筆者就先問學生們,同學們,誰能告訴我這個圖片里面有多少學生呢?在細心的數一數之后學生們很快就給出了答案,然后筆者又問,后面有三個學生在捉蜻蜓玩而落后了,那么前面一共有多少人呢?學生們點一點之后也很快說出了答案。這個時候筆者就趁熱打鐵引出加減法的概念,同時對加減法在生活之中的實際運用舉例說明。這樣學生在認識到學習到的知識的用處之后學習興趣都比較高,在這樣的基礎上筆者再進行教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都有了保障。另外在進行大數的加減法教學的時候筆者就讓學生們進行角色扮演,首先一個人扮演水果攤的老板,另外一個扮演賣水果的人,還有一個扮演路人。我們分別稱之為甲、乙、丙。這個時候我們模擬的場景就是乙在賣水果,同時和甲就水果的價格進行討價還價,而路過的路人丙則給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場景在學生的生活之中屢見不鮮,因此學生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再進行模擬的時候效果也特別好。
三、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運用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裝門面的,而是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去的。數學是從生活之中來的,因此生活也必然是數學學習的最終歸宿。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去,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運用的過程之中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的給予改正。
舉個例子來講,在學習完規則圖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之后,筆者就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回家之后將自己家里面的一些物品的周長和面積求出來,比如說小飯桌、平時自己用的小尺子等東西,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這些物品的特征,同時還能夠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同時學生在運用這些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夠得到良好的訓練,在再次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能夠做到心里有數,不至于出現慌亂無措等情況。
四、結語
豐富小學數學教學之中的生活氣息能夠讓原本相對來說比較單調和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這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龐麗艷.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2014(4).
[2] 朱菊香. 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1.06.
[3] 吳紅川.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