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云
摘要:復習課是小學課堂教學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復習課既不同于新授課,更不同于練習課。復習課不是舊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而是把平時相對獨立地進行教學的知識,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辦法串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為此探討出復習課的教學策略迫在眉睫。
關鍵詞:復習課;小學數學;方法藝術
一、復習課的任務和作用
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加深已學過的知識。所要解決的是知識的點、線、面三者的結合,它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因此,復習課的教學任務要重視“理”,達到“化”,把平時一個個課時所學的知識從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進行梳理,組織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歸納、總結,最終達到濃縮化,讓學生在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發展數學思考,領悟思想方法,提升數學素養。
二、關于復習課的教學方法,目前提出主要有六種方法
1、預習法。預習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復習,因為復習課講的內容基本上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布置學生預習,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預習,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整理歸納法。整理歸納法是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把學過的知識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類、整理,以求系統連貫,便于學生的復習與提高。
3、比較法。比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維方法。在數學復習課中利用比較法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便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了比較兩數的倍數關系以后,可以與已經學過的比較兩數相差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也就進行了復習。[1]
4、討論法。討論法便于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復習中的疑難問題,提高復習效果。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復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復習。
5、變題法。變題是加深對應用題理解的良好訓練方法。利用變題法復習有兩個好處:一 是進一步深化對應用題的理解掌握規律;二是加強對不同類型的應用題的比較,防止知識負遷移。
補缺法。平時學習中,學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教師要通過課堂練習、課外作業等,掌握這方面的情況,有的錯誤和缺點,教師雖然作了糾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因此,對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學生在練習時容易出差錯的地方,要通過復習課來補缺。
三、復習課的教學藝術
1、注重數學“雙基”的理解、掌握,更關注過程與方法。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后者對發展能力更為重要。因此,可設計一些反映知識形成過程的試題,以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關注。
2、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價值在于應用。因此復習過程應注意選擇利用“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設計試題,讓學生在對現實問題的探究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路,擴大視野,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3、關注試題形式的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現實生活中人們遇到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呈現的信息往往是復雜的,條件和問題往往是隱含在雜亂無章的信息中,是客觀隨意的。所呈現的答案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復習也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求復習題內容、題型不局限于傳統的老面孔,要具有形式的多樣性,富于變化、有創新。問題的呈現形式要開放,可以是情境圖,表格式、統計圖等等新穎的方式呈現??紤]到潛能生,復習題的選擇力求層次性,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階梯排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標準。同時,設計一些條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決問題策略的開放題,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展開發散思維,有利于學生標新立異,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復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難上的一種課,也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復習課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課型,能否上好復習課,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1)知識的簡單再現和機械重復。(2)講解為主,學生被動。(3)知識梳理耗時過多,講多練少。(4)以學生記憶為主,深化拓展不足。(5)搞面面俱到和題海戰術等等。結果使得學生學習乏味,教師疲憊不堪,而且也達不到復習課的目的要求。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分析反思中總結,既發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復習課真正提高教學效率,獲得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萍. 淺談小學數學的復習方法[J]. 新課程學習(上),2014,(10):148-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