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向東
【摘 要】素描是美術創作的造型基礎,是各類藝術專業造型能力訓練的基礎課程。素描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描繪或再現一個物體,更重要的是在畫面上處理好每個物體間不同的明暗表現,這是一幅畫的基礎和本質,這就要求我們再現對象時,首先找到對象內在的及相互的明暗關系,這對畫面極為重要,可以說明暗表現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整幅素描的最終成敗,它也是評價素描好壞的標準。掌握素描的明暗表現,是畫出高水平素描的關鍵。針對當前中職素描造型教學現狀,提出傳承優秀的素描教學的同時,不斷在素描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任務化設計。素描教學不僅鍛煉了學生科學觀察能力,還對提高學生寫生能力、默寫能力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線條;明暗表現;素描教學;創造性思維
一、素描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
明暗是素描為了具體地表現對象的基本形態及變化規律所用的基本手段之一。明暗現象的產生,是光線作用于物體的結果。它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現象。人們在漆黑的暗室中什么也看不見,這是沒有光線的緣故。如果光線照射在一個白色的立方體上,就立刻能看到立方體上不同的明暗區分: 受光線直射的面最亮,受到側射的面較灰,背光處較暗。在素描中除了運用線條,就用各種明暗調子來表現人物形象和其他景物。
表現一個物體的明暗調子,要抓住形成它體積的基本面的形狀,而這些面的明度(明暗程度,也叫光量)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分析和觀察:1.光源本身強弱和距離面的遠近;2.光線射到“面”上的角度;3.對象離開寫生者的距離;4.對象不同的色彩。
同一個物體雖然由于不通角度的光線照射而出現不同的明暗變化,但是光線不會改變對象的結構,結構是固定的,光線是可以變化的。所以,物體明度調子的變化,結構是內因,是根據,光線是外因,是條件。運用明度調子的時候,都是以表現對象的體積結構和特征作為根本的要求,這樣才能擺脫對象中偶然的次要細節,從而達到堅實有力的藝術效果。
二、明暗調子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
素描不能畫出自然界實際的光與色的絕對強度,因為素描的色階是有限的。但是它卻可以逼真地表現出在光線照射下的物像來。素描之所以能用有限的明暗層次表現自然界物像無限的,復雜的光色現象,主要是用適當減弱相鄰色調強度的辦法來相對地表現對象的緣故。
明暗關系是靠對比而存在的。因此,根據對象,正確地畫出素描的明度的比例關系十分重要。畫面上的這種明度的比例關系就自然界光線的實際強度來說只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確定素描明度的比例,應先從確定受光與背光兩大部分的基本關系入手,然后再進一步去分析和表現中間色,亮部和反光等。這叫“從大體著眼,從大體入手”。
三、明暗表現中線條的運用
線條是素描造型的另一個基本手段,是明暗最基本的構成形式,因此清楚地知曉線條的原理和學會線條的表現方法,對素描的明暗表現有著極大的幫助。
研究線的表現和原理,先要從物體的體積結構談起;各種物體的體積,是由許多不同方向的面組合而成的,一個簡單的幾何立方體由六個面組成,即使一個圓球,也是由無數的面組合而成的。線構成面,任何一個組成物體體積的面,當它們轉動或作畫者視點移動的時候,都可以因透視變化而縮短成為線。“在一個物體上,面和線的關系,也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它們都從屬于體積,是整個體積的一部分” 。
懂得了線的基本原理,就知道要處理好素描的明暗表現,并不是光注意光線照射下物體的明暗分布就可以的。而是著重研究對象本身固有的體積結構和透視變化。因為明暗是可變現象,如果線條正確地表現了物體的透視,它也就同時表現了對象的立體感。在形準的基礎上加上明暗,才能達到十分逼真的效果。反之,不掌握對象體積的透視變化,就無法畫出準確的線條。就算上了再多的明暗,還是一幅失敗的作品。
線條排列的疏密、松緊和不同的方向都影響著明暗的表現效果。運筆的快與慢,輕與重,轉折與頓挫,線條的巧拙,剛與柔,虛與實,清晰與渾化,嚴謹與草率等等都能出現相當不同的表現效果。在作畫時,應根據所畫對象的不同質感和量感,靈活采用不同的排線方式。在體現畫面物體的虛實關系上同樣如此,距離畫者近的對象,明暗對比相對畫面其他對象較強,其線條的變化也更豐富;距離畫者遠的對象,明暗對比相對較弱,其線條變化也比較單一。
四、重視素描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早期西方素描教學方法的傳入,標志著素描教學由傳統轉向現代的時期。隨著時代的變遷,素描教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把西方的科學訓練方法應用于素描教學之中,在素描基礎實訓的教學上,人們對已有的素描教學體系和方法進行了改進,使素描教學真正走上健康開放之路。另外,素描教學在觀念和做法認識上也有不如意的方面,如一味地追求新而輕視傳統的素描教學,它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人認為傳統的素描教學阻礙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美術創作可以不要素描,有理念就行,這給素描基礎實訓和素描教學的理解造成了比較混亂的局面。其實,素描教學是一種較為科學的實訓科目。
五、對教學內容進行項目任務化設計,規范素描教學
素描教學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有計劃地進行,在開展素描教學工作時,為提升中職學生的素描造型能力,對素描教學內容進行項目任務化設計。素描基礎規范化訓練,規范掌握素描基礎知識。主要學習內容:1.線條訓練。2.素描體積感訓練,提高素描基礎空間的造型能力;3.透視。4.單體組合訓練5.物象組合訓練,掌握多個物體之間的空間虛實關系。在掌握規范化訓練的基礎上,對學生綜合素描造型能力進行深入訓練。主要學習內容:1.石膏幾何體寫生。2.靜物寫生。3.石膏像寫生。4.頭像寫生。5.半身人像寫生。
六、鍛煉學生科學整體的觀察能力,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觀察能力是中職學生學習素描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職學生的重要心理發展特征之一。觀察能力是中職學生的一種優秀的心理素質,是在學習素描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中職教師首先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觀察方法。其次,教師的科學指導是一個重要因素,科學的指導將會對中職學生的觀察能力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在科學指導學生的觀察能力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動腦,給學生提供從多種角度對不同物象進行觀察的方法,進而培養中職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素描訓練要從整體入手,貫穿學習整個過程。讓學生理解整體、掌握整體的表現方法是素描技法的要點。
總之,畫面上的明暗層次千變萬化,它的千變萬化始終是繪畫領域中研究的課題。中職素描教學要傳承和創新,需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項目任務化設計,將寫生實訓與默寫訓練相結合。通過素描造型教學鍛煉了學生的整體觀察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敏銳的洞察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楊燁. 對素描畫面中黑白灰的認識初探 [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刊, 2006,(3): 150-151.
[2]馬玉如, 陳達青.素描技法 [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7-13.
[3]謝笑添.試論高職美術素描教學策略與方法[J].教育與職業,2012(32).
[4]劉鐵鏞.高職高專素描基礎課程教學[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