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
【摘 要】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新形勢下堅持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以及提高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Abstract】The mass line is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adhering to and innovating the partys mass lin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China Dream",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ing law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has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路線;黨的建設
【Keywords】 new situation; mass line; party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8-0102-02
1 引言
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我們戰勝敵人,克服困難,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新形勢下堅持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以及提高對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踐需要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無論是“兩個一百年”還是“中國夢”的實現都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2.1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在新形勢下,全國人民都在為中國夢努力奮斗,群眾路線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法寶,黨員干部在實現中國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民群眾的領路人,其能否切實實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對中國夢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決貫徹群眾路線,是人民群眾的對黨的期待和要求,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1]。
2.2 確保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怎樣才能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就需要黨的群眾路線作保障。在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黨,關鍵在干部會不會走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能不能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民生建設能否落到實處,能不能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所以領導干部必須要沉在基層,和群眾打成一片,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求,為群眾排憂解難。新疆從2014年開展的訪惠聚活動也是深入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方式,20萬干部下基層駐村一年,讓干部真正了解群眾的真實情況,為群眾干一些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讓老百姓確確實實感受到黨的溫暖,就是干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通過這種方式讓老百姓和干部的心貼得更近了,很好地體現了堅持群眾路線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作用。
2.3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
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反對官僚主義和脫離群眾。改革后群眾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點在基層,群眾工作的重點也在基層。在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實現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離不開群眾的辛勤勞作和聰明才智。
3 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3.1 為民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黨思想建設的需要
為民就是為人民服務,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現實中,有的黨員干部群眾觀念淡薄,對群眾感情不深,擺不正同群眾的關系,埋頭業務工作,忽視群眾工作的情況比較普遍,甚至不少走到了群眾的對立面。這充分說明了在新形勢下,加強群眾路線教育重要性,加強黨的根本宗旨教育,使黨員干部樹立“為民”意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3.2 務實是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更是黨作風建設的需要
務實就是做事情講究實際、實事求是。干部的工作作風好,群眾工作就開展得好,干部的作風不實,就是干群矛盾激化期,所以作風不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職務再小的官,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我們可以注意到,由于有些干部不作為導致黨很多好的政策處于棚架狀態,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有的干部只唯上,為了迎接上級領導視察工作,不惜一切代價搞面子工程,不顧基層的實際情況,有的要求材料缺乏論證,逼得基層造假。對老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吃拿卡要,雁過拔毛、辱罵群眾、權大壓人的行為,甚至連群眾的富民款項都敢克扣,著實令老百姓寒心,甚至個別干部對黨不忠誠,充當“兩面人”,如果干部還不轉變作風,長此以往,老百姓無處訴冤,對政府失去信任,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惡化,群眾工作將無法開展,所以務實是群眾路線的本質特征,更是黨作風建設的現實需要。endprint
3.3 清廉是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更是黨反腐倡廉的需要
清廉就是清正廉潔,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做人清白,做事干凈,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父母官。目前在我們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甚至消極腐敗的問題,都是由于沒有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根本宗旨造成的。所以黨員干部一定要樹立群眾觀點,提高黨的純潔性,全面加強黨的科學化建設,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
3.4 提高領導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是黨組織建設的需要
有的黨員干部不會說群眾語言,特別是在網絡自媒體時代,不會面對媒體,少數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不注意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引起群眾的抵觸和反感;有的遇到群眾群體性事件驚慌失措,處置不適時、不適當,激發矛盾。凡此種種,究其原因,在于沒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沒有真正擺正黨與群眾的關系,以致思想上漠視群眾、感情上疏遠群眾、工作上脫離群眾。在新形勢下,這就迫切需要堅持和創新黨的群眾路線研究,從而全面提高黨的科學化水平。
4 提高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的現實需要
4.1 拓展執政理念的需要
執政理念是指建立在對執政規律認識基礎上的黨的執政宗旨和指導思想,就是共產黨為誰執政、靠誰執政和怎樣執政。隨著執政實踐的不斷豐富,執政經驗的不斷積累,執政環境的不斷變化,政黨的執政理念也必須不斷創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回答了為誰執政的問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回答了何為執政的問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和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怎樣執政的問題,是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在新時期、新階段的拓展和深化。
4.2 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
群眾基礎是執政黨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來保持和維護其執政地位的基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從小到大,從弱變強,跨越一次次挫折和考驗,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勝利,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新形勢下,我們黨的地位、任務和黨員狀況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黨面臨的新型階層的出現、大量社會組織的出現,對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至關重要。
4.3 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需要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也隨之改進,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求干部必須要牢固樹立領導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觀點,還要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4.4 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需要
一個執政黨能否奪取政權,鞏固執政地位,關鍵在于是否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至今,這是一條不變的鐵律,在任何時候,一個執政黨的政權穩固都離不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共產黨也是如此,面臨新形勢下的各種挑戰,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黨的執政地位能不能得到鞏固,黨和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于我們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贏得人民群眾最廣泛的認同。
【參考文獻】
【1】王梁.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發展與實踐問題研究[D].錦州:遼寧工業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