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迪++王慧++周叢慶
[摘 要]在新媒體時代,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通過MOOC的數字化技術優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進而形成一種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引入這種教學方式的必要性體現在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求、降低課程資源建設成本以及提供教學改革新思路等諸多方面。教師在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的過程中,在素材選用、線上線下學習內容的銜接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方式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巧妙設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隨著教師整體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這種融合式教學方式將越來越普遍,其應用形式也將更加多元化。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MOOC;融合式教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49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6-0-02
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能夠充分發揮傳統課堂優勢和數字化技術優勢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可,然而對于如何實施混合式教學,不同學者及一線教師選擇了多種多樣的組合方式,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作為其中一種方式,在教學實踐的探索中也在不斷積累經驗,并逐步優化、改進。
1 引入融合式教學的必要性
1.1 滿足人才培養需求,高效利用課余時間
隨著我國兩類考試模式出臺在即,高考將被劃分為學術技能型和技術技能型兩個類別。因此高校招生及就業也必然隨之進行全方位改革,特別是地方高校,在學術型類別的招生中顯然不具有優勢,如何通過教學改革來吸引、培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單向傳播,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想要深入挖掘學生潛能、提升授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只能依靠教師在課后花費更多精力,花更多時間鼓勵和督促學生進行課外延伸學習。然而,這種努力換來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師精力有限、學生興趣又往往在別處,學生很難產生自發學習的動力。教師如何更加高效、高質量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成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而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就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1.2 形成地方高校的競爭優勢,降低課程資源建設成本
目前,國內外的一流學校不斷推出優質網絡課程資源,使得普通高校的劣勢越來越明顯。地方高校本來就在師資、學術研究方面處于弱勢,再加上眾多名校推出了大量免費的在線課程,會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這種評價和口碑往往會使地方高校在招生時面臨更大的壓力,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也會減弱,進而導致與名校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地方高校通過自建方式逐步積累相關的課程資源并不是最佳選擇。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師資力量、資金支持方面并不占優勢,很容易淪為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各大名校推出的優質MOOC資源大多數都是免費開放的,地方高校通過共享、共建等方式形成的課程資源能夠在時效性、專業性等方面更具優勢,有助于普通院校在短期內形成大批高質量的課程資源,同時也會節約大量的資源建設成本。
1.3 吸納MOOC的精華,提供教學改革思路
MOOC在學習過程的互動性和課程內容的非結構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為促進地方高校的傳統授課方式改革帶來啟示,如何利用互聯網將固定課堂延伸到移動課堂已成為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此外,MOOC的廣泛興起也為地方高校教師提供了學習和參照對象。地方高校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并不多,多年來形成的教學方式和風格也很難轉變,但通過學習和借鑒其他學科、學校的MOOC課程,可以激發教師的創新靈感,給教學改革提供更多新思路。
2 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實踐
在MOOC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融合式教學方式的實踐探索中,學校通過學生的教學反饋情況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對于如何選擇適當的MOOC開展融合式教學,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應對可能遇到的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將教學實踐的基本情況總結如下。
2.1 融合式教學的素材選用
自2015年秋季學期起,教師在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選用了Coursera平臺上運行的競爭策略作為融合式教學的主要素材。該課程由德國慕尼黑大學的Tobias Kretschmer主講,英文授課,配合中文字幕,不需要任何先修課程。課程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共包括六周的課程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學習者可以自行決定學習進度。學生完整觀看課程視頻并完成各單元配合的測試題之后,就可以得到課程完成聲明或認證證書。
2.2 融合式教學的學生參與程度
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一般要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材以及教師所編制的教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規范性,然而卻很難保證授課內容的擴展性。如果教師經常布置零散的課外資料,學生往往不會持續關注這種缺乏系統性的課外學習任務,但如果要求學生完整地修讀一門MOOC課程,并將學習進度、效果與平時成績掛鉤,并設計游戲化教學的“競學機制”,課外學習任務就變成了一場學習者們暗自較勁的學習競賽。從兩輪教學改革實踐中可以發現,原本6周的學習內容,很多同學在不到1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學生潛能被充分激發出來。在課程專門的學習討論群里,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發布自己最新學習進度的截圖,課程結束時獲得MOOC完成聲明的學生達到100%。
2.3 融合式教學線上、線下內容的銜接
由于線上的MOOC課程、線下的課堂教學均自成體系,教師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將兩門看似獨立的課程緊密銜接起來,才能真正達到融合效果,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首先,教師在導課部分會引用MOOC課程中的案例,以設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解決這類戰略問題的思路,然后再指引學生去MOOC課程對應的單元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鏈接和具體講解。其次,在隨堂測試和期末考試中,教師會把MOOC學習的知識點同樣作為考點,使學生意識到MOOC學習的內容與課堂講授的內容同樣重要。此外,對于某些相對獨立、完整的MOOC知識點,教師可以把這些知識點作為翻轉課堂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在確認所有學生都完成了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后,再開展圍繞這一知識點的課堂討論和頭腦風暴活動。
3 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展望
3.1 一門課程與多門MOOC的融合
目前,教師在吸納MOOC的融合式教學過程中,是選用一門完整的MOOC作為融合素材,事實上,根據課程容量、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嘗試將一門課程與多門MOOC進行融合,只選用MOOC課程中的一部分作為融合素材。當選擇多門MOOC作為融合素材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自由度會大大提高,內容的豐富性、時效性、前沿性的優勢也會更加明顯。學生不必完整地修讀完相關MOOC課程,只需選擇與課堂教學聯系最緊密的部分、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動力會更強烈。
3.2 校內SPOC與MOOC的融合
借助泛雅平臺或其他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在校內開設SPOC,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教師自建的視頻課程資源及相關教學資料,而相關MOOC課程中的課程資源也同樣可以作為融合素材,整合到教師現有的SPOC中,但應注意版權問題,并合理地加以利用。事實上,在很多MOOC課程中,教師也會截取、引用其他MOOC課程中的視頻素材,但需要說明引用出處或征得版權所有人同意。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臘娥,陳艷秋.基于MOOC與傳統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培訓,2016(14).
[2]肖春英,戴俊.地方本科院校基于MOOC融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3]李艷紅,楊文正,柳立言.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學模型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
[4]林瑩瑩,魏安娜,陳盈.結合傳統課堂與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J].臺州學院學報,2014(6).
[5]孟香惠.基于網絡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