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靜

【摘要】目的 觀察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的影響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17例,并隨機分為試驗組59例和對照組58例。對照組應用常規對癥治療方法,試驗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方法。比較兩組的效果和血脂水平。結果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3.22%較對照組的82.76%高,試驗組治療后的TG、TC水平較對照組低,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顯著,對血脂的調節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瑞舒伐他汀;影響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7..02
急性腦梗死屬于老年人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系統性疾病[1]。此病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破裂出血,或者是不穩定的斑塊脫落,從而形成血栓,引起血管閉塞,是急性腦梗死發病的基礎。這些又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肥胖程度以及代謝等相關[2]。臨床上可對患者靜脈注射溶栓藥物、進行血壓呼吸的調節,藥物有阿托伐他汀鈣、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3]。據報道[4],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的調節效果較好。基于此,我院針對瑞舒伐他汀治療方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17例,并隨機分為試驗組59例和對照組58例。兩組患者均為首次發病,經檢查無腦腫瘤、外傷等發病史。試驗組男31例,女28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0.2±4.3)歲;發病時間在3~20 h,平均(11.3±3.6)h;對照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0.3±4.4)歲;發病時間在4~21 h,平均(11.4±3.7)h。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對癥治療,給予患者活血化瘀、脫水等治療,補充維生素,同時控制血糖和血壓。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瑞舒伐他汀治療,每日服用一次。兩組連續治療5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效果和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效果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22%較對照組的82.76%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血脂水平
試驗組治療后的TG、TC水平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性腦梗死是指腦血液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和形成血栓,導致供應突然中斷,引發急性腦供血不足;另一原因,部分固體、液體或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引起腦組織軟化、壞死[5]。患者發病突然,可能有高血壓、糖尿病史等,并且平時不注意飲酒、吸煙生活習慣從而導致此病的發生。患者主要表現頭疼頭暈、吞咽困難、口齒不清等癥狀,甚至昏迷不醒。臨床治療一般選用對癥治療,控制血壓血脂非常重要,但療效一般。瑞舒伐他汀是一種選擇性還原酶抑制劑,主要作用部位是肝,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和分解代謝,抑制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膽固醇水平[6]。據報道[7],應用瑞舒伐他汀,可減少高敏C反應蛋白,降低了心肌梗死及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對于治療急性腦梗死有較好的效果,降脂、抑制炎性反應作用顯著,可達到逆轉斑塊的效果。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顯著,對血脂的調節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愛寧,鞠樹紅,聶丹鳳,等.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合并動脈硬化的斑塊逆轉效果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4):478-480.
[2] 蘇 強,李 浪,文偉明,等.負荷劑量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PCI圍術期炎性因子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29(6):420-422.
[3] 王德周.高脂血癥并發腦梗死患者201例應用阿托伐他汀鈣的降脂效果[J].中國老年性雜志,2013,33(1):208-209.
[4] 吳丁燁,馮 健,尤華彥,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內皮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1):58-56.
[5] 熊 濤.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應蛋白、內皮素及血管彈性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23-225.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