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姣
摘要:體育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學藝術的運用對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藝術的情感性、審美性、創造性與體育教學的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學藝術;運用
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教學規律,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方法,創造性地組織教學,將知識與審美溶于一爐,使學生在愉悅中進行學習的精湛的教學技能技巧[1]。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教學中既有學科知識的講解、傳授又有教師身體示范,在學生的學習中既有知識理論學習,又有一定的負荷的身體操作練習,教學中既要求學生克服生理困難發展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又要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基礎,又要克服困難鍛煉意志,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學者針對體育學科的特點將體育教學藝術定義為: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遵循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的藝術[2]。
一、教學藝術的情感性的應用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學習。學生的情感交流處于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激發和使用情感因素時要結合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考慮到學生的情感水平及特點。教師的行為表現會在師生師生的交流過程中傳遞給學生,不一樣的教學風格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遵循人的情感發展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運用情感因素、幫助學生克服不正確的情感體驗與偏向,通過合理的組織課堂及比賽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要做好課堂的管理者角色在課堂中避免人際關系的沖突,使課堂秩序井然又不失活力,課堂氛圍輕松、愉悅、和諧。
二、教學藝術審美性性的應用
體育審美性決定了體育教學的藝術性。體育運動的目的,除強身健體外,更以運動美的形式給人們展示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給予人美的陶醉,美的享受[3]。法國著名藝術大師羅丹說:“自然界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體更美”,人體的美具體體現在健美的肌肉,健壯的骨骼骨架,人體的線條美和健康身體狀態以及通過軀體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的自信陽光。
1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美育為目的,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青少年正處在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骨的韌性較大,硬度小,發生變形,長時間的室內學習用眼眼過度會引起的近視,學習壓力過大會導致的疲憊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體育運動項目,羽毛球,乒乓球類項目,緩解長時間的室內用眼疲勞,維護青少年用眼健康;如跳躍和伸延類項目,用于預防和輔助矯正青少年的身形形態;設置有一定負荷量和運動強度的運動項目,在體育運動中釋放學習的壓力,形成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
2體育教學中以美感喚醒學生對美的追求。
體育運動具有觀賞價值,在學校教學中體育舞蹈,韻律操,健美操,藝術體操以及武術,花樣滑冰無一不把體育的藝術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體育運動美最直接、最生動的展示者,教師的“表演藝術”直接影響學生對美的追求的喚醒程度。“表演藝術”作為一種基本教學方法,教師的身體示范要準確、協調、優美,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藝術美,喚醒學生心底對美的追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藝術創造性的應用
創造性是藝術的靈魂也是教學的藝術的發展的動力。教學藝術的創造不以物體的具體形態呈現出來,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以教學規律和理論為指導適時的更改變換,使其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2]體育教學所針對的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是非判斷。因此教師教師要依據教學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好教學藝術的創造性,更好的指導體育教學實踐。
1結合學生生理特點及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關心與愛護學生。由于基因遺傳因素和特定生長環境環境的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客觀的差異,比如先天性的個子矮小,肥胖,爆發力差等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是不能忽視的。此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生理特點及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關心與愛護學生,適時的反饋、交流、調整。
2教學過程中降低教學任務的難度,及時交流反饋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如果我們以同一個教學任務水平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后進生學習勢必會處于弱勢中,這樣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還會在學生的心理上留下“無論怎樣都不會優秀”的消極陰影,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教學中采取相應的教學組織藝術,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降低任務的難度和練習的頻率,多給予關心和幫助,克服恐懼心理,引導他們不斷的挑戰自我,取得進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制定短期目標,及時反饋。教師與學生共同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跳一跳能夠得到”的目標,做好溝通與反饋,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的表揚,對學生的積極性給予肯定,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不斷的調整目標。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素質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評價中應圍繞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展開,體育教學評價不能以單方的理論、技能能水平的高低去評價學生,應從整體出發廣延致學生的品德、性格、意志和人際交往等方面,教學評價應從單一評價向整體評價的方向發展。此外,在體育教學中重視過程評價減少終結性評價,增加學生自我的縱向評價,減少學生間的橫向評價。在教學評價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意表現,在自我的進步中獲得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我的學習動機。
體育教學藝術是一門基于體育教學規律的綜合藝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教學技能、技巧,發揮自我的創造性,將教學藝術運用于教學實踐,提高體育課堂的藝術水平,實現體育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周志俊.對體育教學藝術幾個問題的探討.四川體育科學,1999.6
[2]體育教學藝術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7.3
[3]戚謝美.教學藝術簡論[J].杭州大學學報, 1994,(3).
[4]王軍.論體育運動美[J].考試周刊,2010(j7):138一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