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英英
摘 要:國家重視“雙創”的大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方興未艾,師資嚴重不足,亟需引入專業教師(注:非創新創業專任教師),將雙創教育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但這一過程面臨著師生認知模糊、激勵機制不完善、教師缺乏創業經歷等難點問題,筆者結合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職 雙創教育 專業教師 核心價值 難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c)-0207-02
2016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傳播論壇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高職“雙創”教育的熱議,“有統計數字顯示,高職學生的創業率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兩倍”(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協作會秘書長何伏林語)。但離開了專業技能談創業,很可能成為“紙上談兵”,高職“雙創”教育引入專業教師成為必然趨勢。
1 民辦高職“創雙”教育引入專業教師的必要性分析
1.1 “雙創”教育師資匱乏而任重道遠,亟需專業教師加入共同推進
目前“雙創”教育尚未形成獨立學科,相關人才缺乏,創業指導老師數量少,多數理論基礎薄弱,有些是輔導員兼任。而專業教師相對數量多,有著豐富的職教經驗和較強的專業背景,在接受相關培訓后,容易與原有專業相融合,共同推進“雙創”教育的全面發展。
1.2 創業創新立足市場需求,創業熱情和專業結合才能實現“穩著陸”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雙創”教育也是立足市場需求,實踐導向、行動為先,兩者可謂“不謀而合”。比如轟動一時的“超級課程表”,正是其創始人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學生余佳文將大學生常常忘記上課地點的需求和自己的專業技能結合的產物;高職女畢業生李肖肖,也是從等待洗車的長龍發現市場需求,利用自己所學的機械專業知識設計并組裝了刷卡自助洗車機,從而開始了創業歷程。
1.3 民辦高職經營壓力大,短期內難以大投入重建高素質“雙創”師資隊伍
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相對公辦教育,民辦高職院校經營壓力與日俱增,會將更多資源傾斜到短期內能產生較大經濟效益的專業教育上。“雙創”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正是一直重視實踐技能教學的高職專業教師所擅長的。與其大量投入重建高素質師資隊伍,不如從現有專業師資進行培養引導。
2 專業教師參與“雙創”教育的難點
2.1 對“雙創”教育戰略背景及核心價值存在認知誤區
高職“雙創”教育旨在培養自主創業者,即教學生怎樣創企業開公司,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的看法,也是“雙創”教育最大的認知誤區。不少專業教師認為“雙創”教育的主體是學校有關部門,屬于精英教育,成功創業者鳳毛麟角,一些就業率高的熱門專業無需開展;社會上也普遍存在著“大學生創業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的觀念誤區。
2.2 教學科研任務重,難以兼顧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
2017年1月8日發布的《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讓不少教師看到了曙光,但政策發布到具體實施尚需時日,尤其是對于民辦高職的專業教師。由于生源競爭劇烈,學校往往格外重視學生評教,加之師生比嚴重失調,專業教師教學壓力極大;科研立項課題申報機會極少經費不足,在績效考中占比卻不少,使得不少教師“平日抓教學、假期做課題”已是忙累不堪,對不期而至的“雙創”教育難免心生抵觸情緒。
2.3 缺乏創新創業經歷,難以擔任“雙創”教育大任
很多專業教師雖然擁有相關專業的學科背景,但鮮有創業經歷,有些甚至是從校園直接到校園,自己沒有過創新創業經歷,如何能指導學生創業呢?盡管早在2015年5月,國務院就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高校教師創業的合法性,但畢竟專業教師與企業家是不同性質的職業身份,作為教學科研的主體力量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責,教學崗位與創業活動如何平衡,也是很多教師面臨的難點。而直接把創業“大咖”請進校園分享成功經驗,難以形成穩定的師資,課程建設也難以形成體系。
3 “雙創”教育引入專業教師難點突破的建議
3.1 加強教師培訓學習,深刻認知創新創業精神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創業能力是學生的第三本護照,創業教育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也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作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七大根本任務之一。研究者認為,創新創業教育關注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本質上是一種個性教育,以培養具有事業心和開拓能力的個人為目標。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高職教學實踐則發現,創業是在一個崗位上整合你所能調動的所有資源的能力。
創新創業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新常態”,“雙創”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創業活動,以創業促就業,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就業競爭力,用創業創新精神去做事,認清自己所在的崗位對企業乃至社會的價值所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95后大學生大多數生活在小康家庭里,不會為生理需求、安全問題而煩惱,個性化的自我價值實現才是他們的最大興趣所在,而這正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
3.2 融合“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推動課程改革和教學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強調,要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兩者融合不僅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實現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更重要的是能促進專業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endprint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已經深刻認識到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上明確要求有兩門以上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鼓勵各專業結合實際情況與創業學院聯合開辦創業先鋒班,從人才培養層面融入“雙創”教育思維。學校還不定期舉行以SYB/KAB等創業師資培訓,不僅傳授創新創業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帶來了與職教理念相一致的重視互動實操的教學方法,諸如游戲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等。筆者將這些方法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核心課程網絡文案與廣告創意為例,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建學生公關廣告公司,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brief(廣告界術語,客戶需求單)進行分工合作。期末考核就是一場模擬廣告提案會,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能力的舞臺,邀請企業相關負責人過來點評,引導學生找差距,勝出團隊不僅考核優異,還能如公關公司一樣贏得業務,專業課程的學習就是一個創建企業并贏得業務的過程。
3.3 將創新創業與校企合作相融合,加速實現專業對接產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專業教育對接產業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共識。專業教師即便沒有創業經歷,但通過“雙創”教育了解了企業創建經營的全過程,洽談校企合作時能快速理解企業家的需求,找準校企雙方業務的切合點,有效節省溝通成本。承接社會服務項目時,一方面可引入企業骨干作為兼課教師指導學生以彌補自身實戰經驗的不足;另一方面可參照公司模式成立創新創業項目團隊,倡導用創業家的主人翁精神來完成,能與企業進行深度業務對接,更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與廣州豆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進行具體說明。豆蔻公司的“擇校易”平臺旨在搭建全方位的高校信息平臺,引導考生精準選擇高校,頻道內容運營亟需一定數量的網絡采編人才。校企雙方很快達成合作協議,安排16級網絡新聞與傳播專業的44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高校發布頻道的內容更新,但問題很快出現,學生基數大稿件監控難,不少同學只是復制粘貼完成任務而已。有了此次教訓,“大學體驗”頻道的合作換了個模式,師生在深度了解頻道內容運營需求的基礎上,將城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團隊引進來,既作為專業的社會服務項目,更作為創業團隊的盈利項目,學生的積極性果然提升了不少,即便是在節假日(元旦和寒假)期間,也能自覺主動地進行稿件發布,及時總結問題調整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雙創”教育在探索與實踐中充分發揮個體創造力的目的,也實現了專業教育對接產業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目標,還拓展校企合作業務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技能,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 李薇薇.教育思考:大學雙創教育“獨木難成林”[N].中國教育報,2016.
[2] 崔巖.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戰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92-93.
[3] 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0):76-79.
[4] 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5] 楊曉慧.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知識結構與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73-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