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紅
摘要:在我國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推動作用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發展提出了迫切需求。新形勢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主要在于調動小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教學中塑造個性,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實現閱讀教學的創新發展,以張揚小學生的個性,塑造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個性發展
基于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閱讀課程作為語文學科的主要內容,傳統的單一化、形式化教學模式忽視了小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習潛力,導致閱讀課堂枯燥、乏味,小學生的參與興致不高,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筆者認為,針對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語文教學內容,教師可采用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如下:
1.創設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
閱讀帶給人們精神的享受,既能拓展知識面,也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情感體驗與道德修養,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有益。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個性化閱讀教學,設定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旨在閱讀中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文認知水平,激發小學生的個性。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層次、有梯度地落實閱讀訓練內容,采取分層訓練與統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在融洽的閱讀學習氛圍中落實閱讀目標。另外教師要注意,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要具備多樣化目標,擺脫單一化教學模式的限制,除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基本功以外,如朗讀、背誦、解釋、運用等,還要進一步挖掘小學生的閱讀潛力,滿足更多學習活動的需要,這才是個性化教學的應有價值。
2.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不同,語文知識基礎水平不同,再加上學習方法、思維形式都有一定差異,所以閱讀文章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有趣的體驗與認識,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過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認識,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學習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筆者以誘導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巴迪的第一首詩引出了各種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圍繞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真實生活體驗,有些人認為母親對巴迪的評價過高,但是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愛和鼓勵;有些人認為父親對巴迪的要求太嚴格,但是有利于巴迪更客觀地認知自我不足并積極改正。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個性化思維,并且在學生評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父母的愛。通過這種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幫助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保護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彰顯個性。
3.營造個性化閱讀學習情境
個性化閱讀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的前提就是學生主動參與,激活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開闊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活動中,教師應在閱讀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為學生營造個性化的閱讀學習情境,通過組織多樣化、趣味性、個性化的閱讀活動,讓閱讀課堂充滿吸引力,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角。例如圍繞閱讀文本的內容組織角色扮演、情景劇再現等,學生在實踐示范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挖掘深刻內涵,并以動態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可見,在和諧、融洽、互動的閱讀活動課中,學生獲得了獨特的閱讀實踐體驗,在動手、動口、動腦中體會語言的魅力,進而愛上閱讀,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性。
4.建立個性化閱讀評價體系
個性化閱讀教學離不開個性化評價,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手段,不僅有利于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能,也能一定程度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促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在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的個性化評價策略包括:第一,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既要關注閱讀學習的成果,更要綜合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包括閱讀學習的能力與技巧等。第二,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具體表現為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以及對文本的感悟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化閱讀課堂氛圍,多層次、多視角地調動學生個性。例如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定期組織閱讀辯論賽等,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評價閱讀活動成果來強化學生個性。
總之,閱讀是學生張揚個性的最佳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環節,積極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充分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寬松、趣味的學習過程中獲得閱讀體驗,提升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邱春梅.個性化閱讀教學如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J].求知導刊,2015,05:133.
[2]楊慧.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化閱讀[J].思維與智慧,2016,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