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習策略在學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不同學習策略的使用效果卻不同,本文通過對60名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他們擅長使用一部分的認知策略,而對元認知及社交情感策略并不能獨立掌握,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習使用學習策略并使其產生更大的效果。
【關鍵詞】:學習策略;泰國初級學生;調查分析;教學啟示
一、學習策略的定義
“策略”在英語中是“strategy”,是指在語言學習和使用的這個過程中,與某個階段有關的思想活動或行為活動(Ellis,1994)。對于學習策略的定義,不同的語言學家給出的定義策重點略有不同,一般認為,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學習者獲取、儲存、提取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驟。有學者認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促進學習而采取的技巧、方法和有意識的行為。是對語言信息和內容信息的回憶”(Chamot,1987)。而有的則認為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用來順利完成某項學習任務的步驟與技巧”。Ellis(1994)提出了語言學習策略的幾個主要特點,他認為1.策略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 即學習者采用學習策略是為了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一些具體問題;2.有些策略是外部可觀察到的行為, 有些策略是不能直接觀察得到的內部心理活動;3.策略的運用因事因人而異。我比較贊同Ellis的觀點。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
我們熟知的是: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早期語言學習策略主要研究的是羅列成功語言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對學習策略進行簡單的分類。隨著學習策略研究的發展, 對于學習策略進行系統分類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由于應用語言學家們的理論基礎不同,所以對學習策略分類的方法也不盡一致 學者Malley和Chamot對初級和中級第二語言學習者進行過相當規模的研究后, 對學習策略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類。后來的很多文獻和實證研究都引用了他們的觀點。
三、學習策略的調查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對學習策略的選擇與掌握等情況,本人對60名泰國學生進行了調查,并做了相關分析。
(一)調查過程
1.調查目的:主要為了解泰國學生的學習漢語的狀況與所使用的學習策略的情況,分析學生學習策略所產生的學習效果,并分析改善這種狀況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得到的啟示。
2.調查對象及內容:對象為泰國農業大學漢語專業一年級的學習漢語的初級學生,內容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學習策略情況以及所產生的效果,主要包括預習、聽課、課堂筆記記錄、上課出勤和課堂作業完成情況等環節的調查。
3.調查方式: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為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為60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1.預習環節
預習是學生聽好課的基礎,也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調查,在整理調查結果數據后可以的得出,有20%的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其中“老師要求預習”和“想起來就預習”的學生大約占30%,而自覺預習的學生高達50%.少部分學生預習,只是簡單的把課本瀏覽一遍,通過預習發現問題并找出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學生約占30%。在優等生中,都有自覺預習的習慣,他們預習通常采用找重點和難點的方法,而中等生則至多是看一遍新課內容,很少或只完成老師課前布置和預習任務,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幾乎不預習課文。以上結果顯示,預習是大部分同學們會使用的一個學習方法,在學習策略中就屬于元認知策略的預先準備。可以看出泰國學生對此策略的重視,但學生們的預習程度比較淺顯,大部分學生只是采用了簡單的瀏覽課文的方式去預習,而實際通過預習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只占了統計人數的15%,所以可以看出同學們使用預習這一學習策略并沒有產生很好的效果。
2.聽課環節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途徑,大學生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調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影響他們聽課的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興趣以及老師講課的方式和課堂的活躍氣氛,這些因素約占70%,因此老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課堂筆記記錄情況
通過對調查數據整理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調查結果,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記重點、難點的筆記方法,這類學生約占35%,他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可以拓展更多的相關知識。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學生采用做詳細記錄筆記的方法,而部分學生則很少或根本不記筆記。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一部分的泰國學生在學習中會使用記錄課堂筆記的學習方法,記筆記是學生喜歡使用的學習策略策略之一,它屬于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可以看出記筆記還是能產生不錯的學習效果。
4.上課出勤及作業完成情況
上課出勤和作業完成的情況也是考察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對泰國學生上課出勤及作業完成情況的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作業的有效性。調查結果顯示,泰國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不是很理想,有一部分同學會有缺課和遲到的情況。在完成作業方法的選擇上,調查結果顯示采用“先完成作業后復習”的學生比率相對較低,而“先復習后完成作業”的學生比率相對較高,直接抄答案的情況也占了7%的比率。從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泰國學生比較自由,普遍缺乏競爭意識,出勤率不是很高,缺乏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還可以看出泰國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大部分學生會積極利用復習的方式,通過重復的方法去完成作業。
學生上課出勤及作業完成情況統計表
四、教學啟示與反思
通過對泰國學生的預習方法、聽課情況、課堂筆記記錄情況以及上課出勤和作業完成的情況的調查和結果分析后,可以初步得出:泰國學生喜歡使用的學習策略有:認知策略中的記筆記和重復,這兩個學習策略都能產生很好的效果。而泰國學生使用預先準備這一學習策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從而可以總結出學生擅長使用一部分的認知策略,而對元認知及社交情感策略并不能獨立掌握和使用。還可以得出學習越好的學生越擅長使用學習策略,使用的頻率也越高這一結論。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特別是成績一般的學生使用更多的學習策略,特別是元認知策略和情感社交策略。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進行教學,調節課堂氣氛,積極鼓勵學生,開展一些情感交流活動,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成績,減輕學習負擔。具體一點,針對課前預習和出勤率較低這些對于學生來說相對薄弱的環節以及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策略,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以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老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并按照進度進行實施等,老師幫助學生更好的使用學習策略,將有利于讓學習策略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程紹英,高海鈺.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學習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8).
[2]王立菲.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問題與對策.[J].國外外語教學,2001(4)
作者簡介:楊曉穎,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 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