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麗
摘 要:初中數學的題量比較大而且難度也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只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才能將難度較高的題目變得簡單易懂,才能把握數學解題的技巧。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學習題的同時,要為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和技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思路;引導策略
一、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推行,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變得尤為重要。初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關鍵的,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就必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技巧,進而提升學生數學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綜合素養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
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中一昧的強調學生解題能力培養,那么這終究是沙上建塔,毫無意義可言。因此,在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過程中,教師要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體。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基礎數學概念或公式講明白、講透徹,讓學生真正從本質上理解,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去。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舊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并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升華,使學生所學源于書本、高于書本。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的《閱讀與思考·勾股定理的證明》入手,選擇書中的“畢達哥拉斯證法”進行講解,最后引出勾股定理,然后讓學生根據教材提示,自主證明“詹姆斯·加菲爾德證法”。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充分了解知識本質,學生才能夠將知識運用到解題過程中。
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
活躍課堂氣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氛圍能夠活躍,一個短小的笑話或是謎語都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接觸的東西及事物非常多,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單調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得學生感覺到枯燥不用心,這樣的學習質量就很差,數學這門學科是具有邏輯性的,學生時就更加困難,抓住學習氛圍基本已經解決一半的教學難題了。面積問題是數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在面積定義及相關規律中,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如果學生能充分了解其中的韻味,能夠熟練的掌握其中的數學論證思維,就有可能在其他數學問題中借助面積,出奇制勝實現解題。例如:在教學《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時,書本講解了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等兩種求解方式,教師可以用兩個例題,如①y=x-3,2x+3y=11;②6x-4y=5,5x+2y=4,讓學生用兩種消元方式分別求解,總結什么情況下用代入法簡單、什么情況下用加減法簡單。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今后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便能找準解題方法,實現快速解題。
四、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總結解題經驗
在開始學習初中數學時,同學們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不會的題,不能放任不管,應該趕緊去問老師或者同學,這樣會對這種類型的題或者這個知識點更有印象。而做錯了的題,也應該仔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最好是能準備一個錯題本,將其抄錄在上面,寫好錯解和正確解法,表明錯誤的原因,下次再看時就一目了然,這樣的錯誤也就不會再犯了。例如:分解因式:x2+2xy-8y2+2x+14y-3。思路分析:本題是二元多項式,從常規思路進行解題也未嘗不可,但是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在立足常規解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其他方面解題思路的探索。如從巧取特值的角度出發,把其中的一個未知數設為0,則可以暫時隱去這個未知數,而就另一個未知數的式子來分解因式,達到化二元為一元的目的。
解:令y=0,得x2+2x-3=(x+3)(x-1);令x=0,得:-8y2+14y-3=(-2y+3)(4y-1)。可知,1×4+(-2)×1正好等于原式中xy項的系數。因此,綜合起來有:x2+2xy-8y2+2x+14y-3=(x-2y+3)(x+4y-1)。其實,用特殊值法,也叫取零法。這種方法在因式分解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幫助學生找到其他的解題思路。一般來說其步驟是:①把多項式中的一個字母設為0所得的結果分解因式;②把多項中的另一個字母設為0所得的結果分解因式;③把上兩步分解的結果綜合起來,得出原多項式的分解結果。但要注意:兩次分解的一次因式的常數項必須相等。否則,在綜合這兩步的結果時就無所適從了。
五、合理的“數”、“形”轉化
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由傳統的以“數”為主體教學內容轉變成以“形”為主體教學內容,因為教學內容特點發生了變化。所以,學生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數”、“形”間的轉化,探索出科學的解決方法,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轉換為簡單問題。課堂上,教師需要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把復雜問題分為多個簡單問題來解決,加強問題間的聯系,運用此種方法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將難題轉變為簡單問題。把生活實踐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經過多次的課程改革后,在數學教學中更加重視知識的運用。把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連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這也是新大綱的要求,在編寫材料時,應將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六、結束語
數學教育與其他教學有本質上的區別,其實,任何學科學習起來都是相同的,只要掌握好技巧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那么難理解,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主要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這就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技巧,數學的學習過程可以結合多種方法和思想,將一些正確的方法運用好,數學的解題過程就會很輕松,數學學習效果自然就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包桂珍.初中數學解題方法淺談[J].內蒙古教育,2015(12):65-66.
[2]田慧菊.淺談初中數學解題策略[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5(05):56-57.
[3]朱意江.淺談初中數學解題策略[J].學周刊,2015(12):155-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