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如何利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教學;如何把新課程理念內化,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外化展示出來,相信只要廣大教師認真研究和解決好這些問題,教師教學和業務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課程改革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關鍵詞:新課程;數學教學;興趣;多媒體;實踐
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如何利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數學教學,如何把新課程理念內化,并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外化展示出來,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并形成概念,將枯燥的數學生動化、具體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如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了有選擇地嘗試、探索,發現運用以下策略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發揮掛圖、教具和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給人印象深刻。因此,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于學生喜歡拔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課本中小動物修房子搬木頭的情景,并演示出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多少的方法,使學生能生動形象理解并掌握這一方法。例如,在講“比多少”這一類應用題時,我事先用白、黑紙板各剪兔子12個和8個。教學中運用這些教具,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還有很多的教學內容都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
課標中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要對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經驗進行總結和升華,感受從社會生活中抽象出的數學,促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認識數學學習的真實意義。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但聯系的事例要準確,要能反映數學的本質屬性。如“分數的意義”教學,要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幾份的例子。有學生舉例:“媽媽買來1個西瓜,切成10塊,我拿了一塊,用分數表示為1/10”,“水池里有5條魚,我撈上來2條,余下3/5”。這兩例就不符合分數意義中“平均分”的涵義。西瓜有大小塊,魚也有大小條。再如,當教師要求學生舉例生活中所見到的圓時,有學生這樣舉例:“爸爸媽媽的臉是圓的”“葡萄是圓的”。這兩例是不符合概念要求的。如果教師一味予以肯定,那么,學生剛建立的數學概念就會模糊不清,對學生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疏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尋符合要求的、與上述學習特征緊密聯系的例子。當學生舉出不符要求的例子時,該否定的就要否定,不能一味實行教育“減法”使課堂失去很多東西,就像“滿堂灌”扼殺了教學的生命力一樣,用教育“減法”減出來的一味自主建構,丟失的將會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標。
三、巧妙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導入新知時,還是進行新課時,或是鞏固新知時,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或師生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問教師為什么能一下子算出結果;或提問這樣連加多麻煩,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更簡便?讓學生認識到用乘法計算簡便后,老師又提出“2×3”讀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讀作什么?表示什么?乘號前面的數是什么數?乘號后面的數是什么數?結果叫什么?層層設問,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四、充分運用作業評語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老師可在錯誤的地方做上某種提示符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評語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解答過程進行自查,寫上“再想想”、“運算順序對嗎”、“讀讀法則再做”等。根據指導,學生不僅找到了錯誤的原因和正確方法,而且徹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環節。我從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學生,相反,我總是盡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一定能行!”“你的進步很大,老師知道只要你認真去做,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萬分高興,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層樓。”“再細心一些,準行!”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當然,寫評語時要注意:評語要寫得明白、具體、親切、實事求是,充滿了激勵性和啟發性,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一些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們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認真研究和解決好以上問題,教學業務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課程改革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