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平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為教學的主角,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通過合作的方式對疑難問題進行探討。對長春版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提出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質疑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質疑 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提出新穎的問題,那么學生就會更樂于去思考,去回答,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讓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得以改變,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但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和引導學生質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慢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下面就如何引導學生質疑進行具體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面前這句話更加適用,用在語文學習上能直接決定他們的學習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去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找到自我,讓他們可以主動思考并樂于提問,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培養和激發。其一,可以利用故事教學,小學生都是比較喜歡故事的,在教學中引入適當的故事,通過故事的風趣和幽默讓語文教學不再死板,也符合學生的胃口,進而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來。其二,可以利用游戲教學,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提到做游戲他么都會樂不思蜀,所以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識字游戲或者看病(找錯別字)游戲等,這種寓教于樂的方法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輕松。其三,可以音樂渲染教學,從音樂本身來說,其就是一門藝術,還有叫強的感染力,在語文教學中引入音樂,能讓語文教學更有活力和升級,整個教學也會變得生動活潑,尤其在音樂的伴奏之下朗讀課文,更會帶學生進入藝術的殿堂,讓學生的情感都發揮出來,進而也能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情境,語文學習熱情隨之增加,進而提出質疑。
二、將課堂交給學生
新課改之后學生變成了教學的主體,教師更多的是起到引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更應該是師生共同參與,一起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教師更不再是提出問題的主角,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提問,不要完全控制課堂,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教學的主體,給學生更多的自我權利,這樣會更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從而有強烈的主體意識,以及參與意識,也就會積極去提出問題。但是,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并不是完全不管,而是要做好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扶持,保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中。
三、積極啟發學生
對于小學教學來說,本身就是由淺入深,再由易到難的過程,而主動提出質疑也是一樣,不能急于求成,學生在初期肯定也不會提問,教師要做好引導和啟發工作,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質疑,這個過程很重要。初期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之后怎樣去解答,幫助學生價格思路理清,明確思考問題的關鍵點,然后漸漸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去解答,這樣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看法、更新的觀點和間接,慢慢也就會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這一步是完全不能脫離教師啟發和引導的。
四、做好提問后的評價工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提問完問題之后,通常都是進行簡短的評價,直接說好與不好,不會說具體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對于學生的提問也經常是簡單的回答,這樣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對提問后的評價工作予以重視,進行完全的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對質疑和回答問題都充滿信心,促進學生的自主提問。其一,要對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予以肯定,只要學生去提問就是一件好事,說明學生有主動思考的過程,教師不要去批評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價值,要先對這種敢于提問的現象進行表揚,給學生信心,這樣能讓學生以后都能在語文教學中更積極地表現自己。其次,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評價時我們也要兼顧學生間的差異,不能只是同一標準,而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基于學生自身基礎,進行縱向比較,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給予表揚,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提問的樂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對提問更有激情與動力。
五、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之后,對各階段的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都處于潛意識階段,在教學中如果沒有較好的引導,課堂上學生就會不能全身心投入進來,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就不能吸引學生,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加強實踐探索,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探索新方法,實踐新模式,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提問的激情,讓學生勇敢地提問,樂問,善問,會問。只有掌握好引導的方式方法,就能對學生的質疑興趣進行激發。從而讓學生能主動質疑,教師再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對疑難問題予以解決,最終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成為學習上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姜丹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質疑[J].新課程,2014,(09):29.
[2]胡其松.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