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亮+孫靜芬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互聯網生態逐漸形成,其所包含的重要信息資源吸引著大批人群的加入,然而每一種生態圈都必然有其規則,要想融入互聯網生態并使自我不斷發展,首要具備互聯網思維。當代大學生是新事物的參與者,更是助推者,通過積極的正向引導,有助于大學生群體互聯網創新思維的形成,并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創新思維
隨著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們迎來了信息化時代,經過換血式改革后的傳統型產業同信息化產業進行高度融合,經過近10年的發展,在創新2.0的推動下,形成了當前的“互聯網+”信息生態環境,該生態環境的出現使得信息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勞動結構發生改變、產業迅速分散、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表示,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能力的核心則是創新思維。在這種萬眾創新的時代,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創新思維概述
創新思維是整個人類所特有的,作為人類思維活動的高級形態,創新思維源于創新實踐,同時也為實踐提供精神支撐,創新思維不是簡單的突發奇想,而是在解決現實問題、探索未知領域過程中,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以靈活、獨特的方式和多維的角度探求事物規律的活動。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提出、新理論的產生,創新思維必然作為其先鋒。創新思維之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并能夠引領和推動科技創新,究其本身是因為具有聯想、發散等特質。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引領一個時代、改變傳統產業結構且增強經濟活力,究其根本離不開互聯網+的創新思維模式。諸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互聯網的創新思維進行總結歸類,其包括但不限于用戶思維、社會化思維、平臺思維、分享思維、迭代思維、扁平思維、互動思維等。總的來說,以互聯網技術為平臺,各主體間直接平等參與互動共同傳播分享,從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快速共享。
二、互聯網+對大學生思維的影響
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就目前看來,雖然50歲以上網民近些年總體人數不斷擴大,但占互聯網主要消費和使用的比例水平仍然較低,其中接近60%是受自己的孩子影響;25歲以下網民則占互聯網消費和使用人群的40%,且比例仍然具有向上增長的空間,可見起群體的龐大性。作為互聯網消費和使用的重要主體,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首先,互聯網改變了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大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基本上就是通過閱讀教材、學術雜志和報紙等紙質出版物,但是一本教材從攥寫到發行,甚至好多年都不更新版,在互聯網時代,如果僅以教材為模板,勢必跟不上信息的快速更迭。當下,互聯網上有各個學科門類的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視頻、學術會議錄像、論壇甚至包括直播。網絡功能的不斷更新豐富,使得大學生對互聯網產生嚴重依賴,主動思考能力不斷弱化。一方面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識會影響知識體系的構建;另一方面學校課堂教學都是教師照本宣科的一言堂,課堂沉悶無趣,有的教師多年不換教案所教授的內容過于陳腐,以上種種導致了學生對教師的需求正在降低。
三、提升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途徑
首先,構建新型課程體系?;ヂ摼W只是一種工具,不能取代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引導和培養。加強教育工作者的授課水平,將課本中的知識點結合最新的發展前沿、在生產生活的中應用以及切身感受,通過拋磚引玉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給予學生足夠的表達和討論時間。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去回答問題,學生間可以相互補充,教師注重引導,將學、研、論結合起來,從而減少學生對網絡的依賴。通過問卷調查,并結合專業對學生感興趣的前沿問題舉辦專題講座,將學生在網絡上看到的零散的、結論不一的觀點系統化、規范化,減少碎片化式的學習習慣,在系統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式。
其二,豐富課外活動。網絡平臺的不斷發展,使得信息收集變得容易的同時,其收集信息的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這樣就容易導致人們對信息的不重視,繼而缺乏深入的思考,使思維能力得不到及時的鍛煉。適宜學生參加的主題性明顯的課外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提高思維能力的第二課堂,通過主動探索問題、設計方案到方案的一步步執行,在學生實踐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創新并強化了邏輯思維能力。從完成一款模型設計到制作一件產品樣品從而撰寫出一篇專利;從完成一項單因子實驗到取得一組實驗數據從而總結出一篇論文,要鼓勵大學生對科技實踐中面對的問題進行完整的探索,使大學生從對信息網絡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探索的求知者,并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其創新思維能力。
其三,增加思維訓練途徑。先進的思維模式可以推動社會及產業的發展,落后的思維模式則會處處被動。在當前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更要注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對學習和實踐環境的改良,使之更適宜激活學生的創新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必修科目除了專業課程還應該增加本專業的方法論,在選修部分增加具有思辨性的哲學課程,通過對經典的科學思維方式的學習,如學術中常見的歸納演繹思維、理論聯系實踐思維、發散與聚合思維、具體與抽象思維等等,不僅助于學生將專業也知識系統化,更能對大學生進行思維方法上的訓練。
結語
互聯網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使得信息獲取變得更加高效快捷且具有較低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高校應從構建新型課程體系、豐富課外活動和增加思維訓練途徑等方面入手,肩負起對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和輸送源源不斷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明德、張園.互聯網思維下輿論引導的改善與創新[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5-120.
[2]尹榮.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初探[J].北方電力大學學報,2007,27(3):70-72.
[3]安航.信息網絡時代提升大學生創新思維教育水平的方法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29):241-243.
作者簡介:
孫進亮,男,1996年5月出生,遼寧葫蘆島人,研究方向:汽車服務工程;
孫靜芬,1964年2月出生,遼寧本溪人,遼寧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