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蘋
摘要:美術教學是當前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但是就目前的高中美術教學而言,其所處的位置較為尷尬,學校不光將美術定位為副科,還沒有對學生進行足夠的美術教學。本文針對這一系列問題,就如何開展高中美術教學進行簡單談論。
關鍵詞:高中美術;因材施教;美術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
美術是一種關于美的藝術。在學校教育之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美術教學是極為必要的,其可以有效的將文化藝術向學生進行傳承,使人文精神得到極為有效的弘揚,從而讓人們的心理狀態,能夠在對美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適當的調整??傮w上來講,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美術教育,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為健康的發展,從側面上提高學生日常生活的品質。但是,我們回過頭來反觀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存在這一種問題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成為了整個美術課堂教學的“領銜主演”,而學生只是在整堂課中對教師進行必要的應和,從而淪為了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配角”,學生如果長期處于這樣一種學習狀態,那么學生能夠從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就是極為有限的,根本無法順利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對相應的美術問題進行自我探究及發現,就更不用談對美術作品產生對應的情感體驗和感悟了。
一、突出美術之“美”,對學生因材施教
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把握住美術的關鍵要點——“美”,從讓學生體會美術之“美”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以此讓學生能完全的沉浸到美術知識的學習之中。教師要能夠在教學中正確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找準實施美術教學的具體目標,不能毫無根據的去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通過高中階段的美術學習而成為畫家,而是要學生能夠通過對美術知識及其相關的東西進行學習,然后得到相應的能力發展和進步。
高中學生要通過對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美術欣賞的一些理論知識及技巧,并參與到文化的傳承中去,多進行美術方面知識的交流,從而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能夠逐步形成以美術學科特征為基礎的知識、能力、情感和個性特點。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數學生的美術基礎都停留在較為初級的水平,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時,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美術方面的基礎性教學,不要過分的強調美術學科所固有的美學特征,以便學生能夠通過學生順利提高相應的美術能力。而且教師要在課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將教材知識進行全面的梳理,根據所教學生的基本特征,來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將其中的美術知識進行清晰簡潔的表達,避免在教學中夾雜大量的美術專業名詞、專業術語、以及直接套用教材中原本就顯得有些拗口的段落。同時,還需教師注意的是,在美術課程的教學中要轉變教學的模式,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既要在教學中把學生視為一個整體,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基礎教學,又要在教學中把學生獨立成為一個個具有個性的個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美術知識教學,而且對于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適當的進行超前教育。教師在整個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光是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全部的美術教學任務,還要善于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從而培養起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個性意識,讓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而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從而將美術學科的人文性和多元性完全體現出來,借此來促使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各種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以此來將學生各方面的素養進行全面培養,讓學生在培養起美術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獲得一定的審美能力。
二、教師要少講,學生要多學,借此培養起學生的美術能力
學生要想在學習中取得成功,就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這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也不例外。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單純的依靠教師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充其量只能夠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并不能直接的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縱觀高中美術課程教學,其作為主客體的完美統一,其即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又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并不是教師講得越多、越細就越好,反而是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就會影響到學生對相關美術作品的真實感受,使得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其觀點和看法受到了教師的言行影響。所以,在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少講,然后學生要多學,教師僅僅是用講來帶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將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完全的發揮出來,從而培養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及相關的美術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美術是對美的全面體現及呈現,其將人的視覺、感覺、想象和情感統一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美術作品的創作者和作品之間最為直觀的就是視覺關系,因此學生觀察能力的強弱,從某次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水平能力的高低。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順利的達成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讓學生對一幅名畫進行欣賞時,要引導學生先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去進行觀察,充分的觀察作品的色彩和造型,然后再從作品的創作背景等方面去對作品進行觀察,如創作者的相關簡歷、美術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該名作者的風格派別等等,讓學生由淺入深的去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在觀察的同時不忘記對美術作品進行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術作品就是作者進行創造的產物,其是作者基于自身對形體的相關了解和認識,而進行的表現美的藝術創作,這是作者創造能力的具體體現。就當前我們的高中美術教學而言,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從而培養起一定的美術創造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要能夠將美術知識聯系生活,努力的使教學的內容貼近生活,從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還原生活,這才能夠讓學生從課堂學習向實際實踐延伸,讓學生擺脫課堂教學的束縛,通過真實的美術實踐來對相應的能力進行鍛煉,從而使學生能夠把抽象的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美術表達,借此來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
總的說來,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就是根據美術教材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學引導,同時又不能夠局限于教材的知識內容,要能夠對學生所學的自身進行必要的拓展,從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美術教學,只有這樣的高中美術教學才是最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