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泉
【摘要】新時期,學校德育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既復雜又艱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西方腐朽文化思想的不斷滲透,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極其嚴重,其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不良文化的侵蝕。二是有些影視劇格調低俗。三是社會風氣有些不正。四是價值觀、理想觀淡化。
【關鍵詞】職業道德 “三心”培養 五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85-01
針對上述現狀,雖然給德育教育增加了難度,也并不是學校單方面能解決的問題,但作為育人的學校和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消極面對任其發展,應當認真履行好教育職責,切實把握學校的脈搏,與時俱進,抓出成效。其對策有三(即一個加強,三個重視,六個結合):
一、切實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是推進學校工作的主體,是開展學校工作的關鍵。所以,要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必須首先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保證。既然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那么教師就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哪個角度講,都應該切實加強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
二、重視“三心”培養
一要重視同情心的培養。同情心的一切道德的基礎,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是不懂得關心別人的。只有同情,才會有生動活潑的感情,只有同情才能給他人帶來關心與友愛,快樂與成功,也只有同情才能患難與共。而如今的少年兒童多數是“小皇子”和“小公主”,被溺愛,我字當頭,貪圖享受。只懂得伸手不懂得回報,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這事非常危險的。
二要重視責任人心的培養。責任心是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對學生而言,就是他們對學校和學校的人和事的態度。
三要重視愛心培養,愛心是同情心和責任心的升華,愛無處不在。教育學生愛自己的父母、家庭、親朋好友、教師、同學和學校,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愛祖國和人民。那么怎樣培養愛心呢?這就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三、抓好五個結合
1.與學校的整體工作相結合
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要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把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與學校的整體工作統籌安排:一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實施方案,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二是健全德育教育工作組織機構,以支部為核心,發揮班主任、少先隊等群團組織的職能作用,做到機構健全,管理到位;三是發揮思想品德主課堂的作用,做到正確引導,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和團隊精神。
2.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班主任的素質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建設、形成與發展。所以,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首先要加強班主任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提高認識,強化責任;其次要勤耕細導,循循善誘,要克服空洞說教,教育學生曉之以理,不責備求全,多鼓勵,少指責,多關愛、少冷落,與學生建立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三是與學生融為一體,班主任應充分把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有利時機,互相溝通了解;四是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班隊會及興趣小組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組織能力和創新精神;五是要從養成教育抓起,教育學生坐有坐相,站有站姿,養成吃苦耐勞、樸素節儉的生活習慣。
3.與品德與社會相結合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品格的形成,同時對學生高尚情操以及正確人生觀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教師需要肩負起責任,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采取積極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完成道德、品德塑造,為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果奠定基礎。
4.與《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相結合
《守則》和《規范》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學校對學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以,要組織學習,開展活動,不斷強化。一是開展誦讀比賽,使其在熟記的過程中受教育,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言行;二是開展《學守則,見行動》演講比賽,讓學生談做法、談感受、談打算,形成人人學守則,個個爭上游的可喜局面;三是定期召開家長會,介紹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教結合的德育網絡。
5.與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學校是教育陣地,理應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體現勤奮好學、文明向上的氛圍,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生活的花園,成長的搖籃。一是教室、走廊等公共場所要懸掛名人名言條幅和教育警示牌;二是在校園醒目處懸掛或書寫具有教育意義的固定標語;三是充分發揮校園廣播室的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學校的好人好事、身邊的榜樣、道德模范,擴大宣傳效果,弘揚正氣。
結語:強化學校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努力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現實緊迫感,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和與時俱進的思想,形成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堅決抵制侵害學生心靈的歪風邪氣,不斷凈化學生的心靈,要進一步了解和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把握他們的成長特點,以增加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