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合理地創設各種情境,并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使學生在自我參與中產生心理體驗,刺激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并始終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使知識更好的被學生接受、內化,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設情境;課堂教學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眾多的弊端,如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對知識缺乏思考,學習缺少興趣。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的視角來審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方法。通過創設適當的情境,以情境啟思,以情境促思,以情境成思,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國外一些教育家,如蘇格拉底、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盧梭等都曾提倡和實踐過情境教學,在他們的教育論著和教學實踐中都留下了對情境教學的經驗與思考。教育家蘇格拉底通過長期教學實踐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他本人稱之為“產婆術”。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視自然情境教育作用的內容。盧梭在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中說:“使你的學生去觀察自然的種種現象。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思維五步”,主張學生從活動中學,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學校里獲得的知識與生活過程中活動聯系在一起,促進知識的獲得。
近些年來,國內外在情境教學在課堂的應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績,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充分發揮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實現學生發展。
一、創設生活情境,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課堂教學要創設情境,教師要以情激趣。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進行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還應延伸到生活實踐當中,注重與生活的聯系。生活化得情境教學有著非凡的魅力,它是聯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橋梁。
《看菊花》和《冰花》這兩篇文章都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而寫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將兩篇文章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家人一起外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把觀察菊花形態以及顏色等說清楚,請孩子們把看到的菊花用筆畫下來,并將所學的詞語或句子寫在圖畫中相應的景物上。
二、創設活潑的活動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仍然“唱獨戲”一定會影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一較活潑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思考,勇于發問,大膽質疑,潛心探索,努力創設理想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要求分角色朗讀。為了讓學生上好這節課,我做了頭飾,讓朗讀的孩子戴上頭飾上臺表演,孩子們又高興,又激動,人人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個學生都讀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在這游戲的氣氛中,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小火車”、“看誰得的星星多”、“小組對抗賽”等游戲活動,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學生在這樣的模擬游戲活動中進一步培養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競爭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教師精心設計一定的客觀條件,如提供學習材料、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使學生面臨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感到原有知識不夠用,造成“認知失調”,從而激發起學生疑惑、驚奇、差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積極思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催化學生思考。
如教《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我根據教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沒解決問題。教師運用優美的語言巧妙的引導學生:“同學們,請認真閱讀課文,稍后老師會讓你們自己來當小老師,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看誰的腦筋動的最快哦”,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維也納“音樂之都”的來源?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具體原因?……學生在質疑,探究中真正地感受到維也納這座城市濃厚的音樂氛圍,領略了它“音樂之都”的獨特藝術魅力。
四、創設媒體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學圖片以及實物,創設媒體情境,讓學生認識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既能幫助學生明白事理,也能增進學生的實感體驗。
在《快樂的節日》一課教學中,課始,一邊播放歌曲《快樂的節日》,一邊呈現主題內容:一群群小鳥在藍天里自由地飛翔,一群群少先隊員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穿著美麗的衣裳在花園里開心地唱啊跳啊……受這一情境的感染,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的旋律輕輕哼唱,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五、反思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但在教學中,應注意情境創設的科學性,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從現實入手加強鉆研,研究的氛圍爭取在不斷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語文課充滿求知的樂趣,充滿,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并且對學好語文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教育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李慶民.李吉林與情境教育.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張貴新,侯國范.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作者簡介:
王娟(1984.01—),女,漢族,籍貫:江蘇南京,最高學歷:本科,職稱:小二,單位: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