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進生轉化是教學中最令老師頭痛的問題,大多數后進生不僅學習上存在嚴重的問題,而且品行方面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對于初中的思品老師來說,后進生的轉化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學科的特點,思品課本身就不是單單教授知識的課,更是德育課,還是立德樹人的課。
【關鍵詞】后進生 思想品德課 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43-02
后進生轉化是教學中最令老師頭痛的問題,對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老師來說,后進生的轉化更是難上加難,由于學科的特點,思想品德課本身就不是單單教授知識的課,更是德育課,還是立德樹人的課。怎樣轉化后進生是擺在思品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后進生的情況分析
作為老師,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因材施教。
1.什么是后進生
在教育詞典中對“后進生”是這樣定義的:在班級中經常違反道德原則,或者犯有嚴重過錯的學生。他們常常表現為思想覺悟低,不遵守紀律,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后進生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體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為、心理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由此可見,后進生并不等于差生,差生是對一個學生的靜止的評價,后進生是對學生動態的評價,即看到的學生的現狀“差”,又看到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并促使其發展。思品課老師更是要有這樣的理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后進生。
2.淺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方面的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當,過度溺愛縱容,有的家長即使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也會替自己的孩子開脫;或是簡單暴力,孩子有問題就打,使得孩子暴力思想嚴重,叛逆:或是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疏遠,父母教育無效;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
其次,學校方面的原因。教師對后進生的關注不夠,有的老師只關注成績,有的老師也努力嘗試,但失去耐心,有的教師認為后進生轉化是班主任的工作。其實轉化后進生是每一位教師的工作之一,尤其是思品教師,教學生思想道德,傳正確的價值觀。
再次,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非常復雜,美丑并包,后進生很容易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沉迷手機、電腦、網絡游戲、不良刊物,甚至將這些東西帶到學校敗壞學習風氣。
3.后進生在思品的行為表現
有心理學家專門對后進生的表現進行歸類,大致為:一般與父母難以溝通;有濃厚的厭學情緒;容易自暴自棄;不服管;難以進入進取狀態;品質和心理發育不良;處于集體的邊緣狀態;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由于初中思品的特點(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是副科、豆芽課不重視)后進生在思品課的表現更為嚴重。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學習,在下面看小說、漫畫、睡覺;二是影響學習,故意亂接話,或則在課堂上說話不斷,打鬧小動作不斷;三是不服教育,后進生對違紀不以為然,對待教師態度惡劣。
二、思品課后進生轉化的對策
針對后進生的情況和教學實際,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努力。
1.一種態度: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進步
作為思品課老師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學生,他可以進步。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如開展課前新聞,一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思品的重要性,三將新聞中的內容和課本相結合也幫助了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其次要努力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除了發動老師和同學監督以外,有針對性的讓這些孩子做一個課堂自制力記錄,記錄一堂課自己堅持了幾分鐘認真聽課。一堂課記錄的時間越來越長,孩子的自制力也在提高,自己也在進步。最后幫助后進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大多數后進生無理想無目標無追求,混天度日。在課堂上結合課堂情況,播放一些有意義的短視頻,如清明各地的春種、新疆絲路的風景、圓明園的數字修復,讓后進生感受世界之美、中國之美、生活之美,播放馬云、俞敏洪的勵志演講,激勵他們的斗志,從而樹立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2.一種精神——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后進生在思品課堂經常違紀,屢教難改,老師真的很難不生氣不傷心甚至想放棄,但是“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表現對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教師也有權發泄他的憤怒,任何一個有涵養的、受過教育的人也在所難免)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蘇霍姆林斯基)我覺得作為思品教師更要讓兒童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燃起來。我覺得教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更重要。對于個別課堂屢屢違紀的后進生,先以轉變他的態度和行為入手,持之以恒的糾正他上課的不良行為,還可以發動班主任、家長的力量,來關心幫助孩子。
3.一個肯定和一個期待——巧用心理學知識轉化后進生
(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歸屬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人的中級階段的需求。根據馬斯洛理論的需求層次對于后進生而言,他們更需要尊重和肯定,這是他們的需求,當這種需要的不到滿足,他們就以一些違紀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當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激起他們維持這種需要的行為。
(2)“皮格馬利翁效應”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很多時候,老師的期待對學生的期待也會起到和好的作用。比如改作業的時候,遇到學生書寫糟糕的,在作業上寫上“書寫”在畫上幾個大大的感嘆號,效果不好;而換一種評語,老師期待你的字像你一樣漂亮,效果反而好了許多。
總的來說,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思品教師應該本著立德樹人的高度去真心關注每一個后進生,用愛心換取后進生的自尊心,用真心換取后進生的進取心,用耐心激發后進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
[1]周黎黎.初中后進生的成因分析及相關策略研究.
[2]王兆鋒.后進生成因分析及教育舉措.
[3]厲園光.當代中學后進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4]鄭洪利,寇平平,編著.《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王娟,女,民族:漢,學歷:在讀研究生,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