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呈華
摘 要:導學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總結而衍生出的一種思想內容。導學案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表現出了足夠的適應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導學案;初中數學;應用方法
在新課改內容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導學案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學理念。按照新課改內容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完成教學任務,數學教師需要將初中生看做是數學教學的主體,利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合作,展開自主學習和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其數學學習動力。本文將對導學案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具體應用內容展開探究。
一、初中數學導學案教學模式的作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利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前展開積極的預習,強化其預習效果。調查發現,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對于數學學習效果的提升,大體上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能夠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對數學問題展開自主式的探究和學習,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二是當學生無法通過集體討論和自主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數學難題時,利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課程內容的教學質量;三是教師在利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習層次,以及不同水平的學生來展開教學,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設具備良性化競爭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情緒的進一步激發。
二、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1.課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對導學案進行閱讀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內容大都是基礎性知識,如常見的數學公式、數學定理。教師在對導學案內容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對以往的知識內容進行回憶和鞏固,幫助他們對學過的知識系統進行全面掌握。教師在對導學案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例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將全等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和定理引申出來,將這兩個在內容上有些接近的學習知識聯系到一起,提升教學質量。當然,在對這兩塊的知識進行連接時,教師還需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繪制出相應的圖形,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2.課中增進課堂學習氛圍
要想在課中利用導學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進行學習,探究出一種合理的解題思路與學習模式。例如,在對勾股定理的內容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進行提問,像一張寬度為5米、高度為7米、厚20厘米的木板,是否可以通過一扇寬3米、高4米的門。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門的對角線長度,并根據這一點來判斷木板是否可以通過;二是教師應該對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充分利用,結合導學案的內容,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確保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接近的情況下,讓各個小組展開競爭式學習,教師根據各個小組的學習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促使學生進一步完善所掌握的知識體系。
3.課后展開必要的學習總結
課后總結的過程是對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提升。在利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對于課后總結,教師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在對導學案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學習結果進行預測,然后將教學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難點內容,利用一題多變的方法,為學生設計課后習題,讓學生對相應知識內容進行鞏固。為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學習的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導學案展開靈活運用,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在數學課堂上的探究精神,深化數學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珍.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狀況的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5.
[2]李海軍.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10):296.
[3]高紅敏.“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