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舉
【摘要】本文結合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學寫邀請信”實例,論述小學應用文寫作教學要跳出“教教材”的局限,緊扣“實用”二字,以學以致用為導向,從學生實際和應用文文體特點出發,創設生動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提問”的方法,做到學用為本、以用促學、活學活用,在語言交際運用中學會應用文寫作的表達技巧。
【關鍵詞】應用文 寫作教學 注重體悟 活學活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A-0042-03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以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辦理事務的一種文體。歷年來,應用文寫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薄弱環節,要打破這一現狀,教師應當革除為作文而作文,為考試而作文的弊端,切實加強應用文寫作的指導和訓練。小學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要跳出“教教材”的局限,改變單一的講授應用文知識為開放型的多渠道聽、說、讀、寫活動。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內容創設交際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和感悟、質疑和提問、交流和發現,在合作探究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為學生開創廣闊的應用文寫作實踐天地,讓學生在言語交際中學會應用文寫作的表達技巧,能夠活學活用。下面,以我校鄧清華老師執教的一節四年級小學應用文寫作課“學寫邀請信”為例,談一談執教者如何從學生生活實際需要出發,加強應用文寫作的訓練和指導。
一、貼近生活,導入話題
師:同學們,下周四(3月30日)就是壯族的“三月三”歌圩節了。在這個壯鄉的傳統節日里,你們想和誰一起在學校做些什么節慶活動?
生1:我想和同學們在一起唱山歌、跳竹竿舞。
生2:我想跟媽媽學唱山歌。
生3:我想和大家在學校玩拋繡球、滾鐵環、跳房子等游戲。
生4:我想聽大人講一講民間故事。
生5:我想邀請爸爸媽媽來我們學校參加節慶活動。
師:同學們說得好,我們學校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活動,需要邀請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參加。現在,我們需要寫一封邀請信,邀請爸爸媽媽們。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寫邀請信。(板書:邀請信)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輕松的話題導入,使學生明白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寫邀請信。這樣教學,瞄準了學生生活實際表達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從中受到傳統民族文化教育。
二、個人思考,嘗試作文
師:我們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寫邀請信?
生1:邀請我們的父母來參加壯族“三月三”歌圩節慶活動。
師:對,這就是我們寫作的目的。接下來我們還要弄清哪些問題呢?
生2:被邀請的人是誰,誰邀請的。
師:大家知道被邀請的人是誰,是誰邀請的嗎?
生3:被邀請的人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是我們四年級(3)班全體同學邀請的。
師:大家弄清楚了這些問題,下面就根據剛才確定的寫作目的、對象來思考邀請信的正文要寫哪些內容。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試著寫一封邀請信,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不好不要緊,我們共同探討就能把信寫好的。
教師選出學生寫好的一封邀請信,利用投影儀出示在電子白板上,并讓學生自由朗讀。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執教老師讓學生明確了寫作目的、對象,學生寫作起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創設情景,學生扮演
師:如果你拿著這封邀請信回家,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你的父母親看到這封邀請信后會怎么想,怎么說?
生1:我回到家剛放下書包,就從口袋掏出邀請信喊道:爸爸媽媽,這有你們的一封邀請信!
生2:我爸爸媽媽常常叫我幫他們讀信,然后問我一些問題。
生3:爸爸接到信后自己讀信,對于不明白的地方肯定要問一問。
師:爸爸媽媽會問些什么問題呢?誰愿意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來演一演讀邀請信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要求扮演角色)
師:扮演角色的同學要認真演好,特別是扮演爸爸、媽媽的同學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問題、提出問題,其他同學要注意觀察,特別留心父母提出了哪些問題。
(表演開始)
生(孩子回到“家”放下書包,拿出邀請信):爸爸媽媽,有你們的一封邀請信!
生(爸爸):邀請信寫什么內容?
生(媽媽):請你讀給我們聽聽!(孩子搖頭晃腦地讀信)
生(爸爸):我們什么時候去?
生(媽媽):就是說你們什么時候開始舉行慶祝活動?
生(孩子):可能是在農歷三月初三吧。
生(爸爸):這時間可一定要準確啊,是上午還是下午?
生(孩子):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下午。
生(媽媽):又是“可能”,你把信拿給我看(拿過信來看)。你們在什么地方慶祝?
生(孩子):應該是在學校操場。
生(爸爸):在操場上,如果下雨怎么辦?
生(孩子):我不知道。
生(媽媽):你還是先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吧。
生(孩子):我明天再問。
……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執教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情境表演、再現生活,讓學生站在角色對象的立足點去觀察、思考,自己去發現問題并質疑提問,讓學生在聽說、問答中產生思辨能力,形成感悟,在輕松歡愉的氣氛中進行應用文寫作訓練,課堂充滿了學習的樂趣。
四、全班討論,指導歸納
師:剛才爸爸媽媽提出了哪些問題?
生1:節慶活動什么時候開始,在什么地方舉行?endprint
生2:如果下雨怎么辦?
(教師就學生的回答板書:時間?地點?晴天或雨天?)
師:如果由你來扮演爸爸或媽媽,你還有哪些問題?
生3:有哪些活動?
生4:誰邀請的?
(板書:做些什么?誰邀請?)
師:對,這些情況我們都應該在邀請信中寫清楚。下面我們討論并確定這些問題的答案。(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將答案寫在黑板上)
師:通過以上表演和討論,誰來說說一封完整的邀請信應該怎樣寫?
生5:寫邀請信時必須寫明詳細的時間、地點,做些什么。
生6:開頭要寫稱呼,也就是被邀請的人是誰,結尾要寫清楚是誰邀請的,還有日期。
師:對,寫邀請信時不但要注意內容清楚,還要注意格式正確,邀請信的格式與一般書信的格式一樣。根據上面得出的內容,請你以班級的名義給爸爸媽媽們寫一封邀請信吧。
本環節中,教師組織全班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選出最重要的觀點進行板書,使學生的思維清晰地呈現出來并形成寫作思路,為進行下一步寫作做了鋪墊。
五、修改習作,個別指導
學生動手寫信,教師個別指導。學生自讀習作進行修改,然后同桌交換朗讀邀請信并相互修改,最后教師選出一封寫得較好的邀請信用投影儀出示在電子白板上,并請作者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大家共同評議。學生課后繼續修改自己寫的邀請信,把寫好的邀請信送給父母看。
這一環節中,教師因材施教,發揮學生互教、互學、互助的積極性,以較好的習作為范例,利用集體的智慧達到提高學生評改習作能力的目的。
【評析】這個課例教學重點突出,訓練扎實有效,其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借鑒,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應用文寫作教學的一些途徑和策略,具體如下。
(一)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教學如果給予學生現成的答案,像沙灘上的腳印,經時間的“海浪”一沖就沒了,而經教師點撥,由學生自己去體驗、去尋求而得到的答案,就如巨石上的鐫刻,讓學生經久不忘。本課例中,教師通過創設與生活接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展現讀信、交流的情景,表演結束后,組織討論交流、共同探究,通過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學生明白了寫一封邀請信應該包括的內容,教學重視了知識的發生過程。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應用文寫作教學引入真實可感的情境中,并從中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和感悟,明確邀請信的使用途徑,進而明白了應用文知識來源于生活,要在實際生活中學語文、運用語文。這樣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應用文寫作技能,提升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以“實用”為導向。小學應用文寫作教學要緊扣“實用”二字,教師以“看實際、說實話、表實意、寫實情、辦實事、講實用、重實踐”為教學理念,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靈活調整教學內容,開展應用文寫作教學活動,強化寫作實踐。系統科學、貼近生活的訓練是促進學生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要求教師做到隨機應變、有的放矢,并能夠學用為本、以用促學。應用文寫作重在實用,學生要對寫作內容進行周密、深入地思考,使內容簡明扼要、客觀真實,具有可行性。應用文寫作的針對性、實用性、時效性強,執教教師依據應用文寫作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寫作目的、對象,思考如何用簡練的語言寫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注重在內容方面下功夫。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討論交流等方式突破了“一封邀請信應該包括的內容”這一教學重點、難點。為了提高應用效率,應用文語言力求準確規范、平實明快,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多加修飾。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應用文語言表達的訓練,引導學生依據目的和對象說得體的話,鼓勵學生用好的語言,順利快捷地完成言語交際任務。
(三)在合作探究中凸顯主體。生本教育的關鍵在于學生如何“學”,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強調精講多練,實現少教多學。以“練”為重點,讓學生在練中發現應用文寫作的一般規律,了解自己寫作時存在的問題,培養活學活用的能力。本課例體現了“以學為主,順學而導”的教學思想。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始終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比如讓學生嘗試作文、角色扮演、多層次討論、互改作文、集體評議等形式的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應用文寫作的一般規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適時點撥、組織討論,讓學生在自由、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交流,并以此誘發集體智慧,激發學生個體智慧與靈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相機點撥,啟發學生質疑提問,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還要以對話的形式挖掘各種有用的信息,形成寫作思路,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加強“提問”的訓練。這節課,執教老師活用生成資源為學生設置探究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帶著發現問題的期待去參與合作情境表演,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執教老師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言語交際需要的角度看問題,以假設對象的身份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調動了他們的洞察力和思辨力,開發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潛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學會提問”也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學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需要在平時不斷地訓練,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問,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讓提問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學習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積極引導學生嘗試應用文寫作的新方法,探索既適用于教師教學,又適用于自己的應用文寫作新思路,使學生能活學活用,真正把應用文寫作教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郜林濤.實用性是應用文寫作的生命[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
[2]李艷爽.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09(8).
(責編 楊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