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樂
【摘要】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材料或物料等。企業為了獲取最大利益,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存貨計價方式,本文著眼于研究利用存貨調節利潤的方法及控制。
【關鍵詞】存貨 調節利潤 會計政策
一、存貨資產核算規定
(一)存貨的確認及初始計量
(1)存貨的確認。確認一項存貨是否屬于企業的存貨,其標準是看企業對該存貨是否具有法人財產權。凡是在盤存日期,法定產權屬于企業的物品,都應確認為企業的存貨。反之,不應確認為企業的存貨。
(2)存貨的初始計量。存貨的初始計量應以取得存貨的實際成本為基礎,實際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發生的其他成本。①外購存貨的成本,是指存貨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即采購成本。②企業自制存貨的成本,主要由采購成本和加工成本構成,還包括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自制存貨成本計量的重點是確定存貨的加工成本。③委托加工的存貨,一般包括加工中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加工費等,以及按規定應計入加工成本的稅金。④投資者投入的存貨,應當按照投資合同約定的價值確定,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⑤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存貨,其入賬價值應當根據該項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以及換入存貨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否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存貨的核算方法
企業根據收、發、存參照的計價成本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實際成本計價法和計劃成本計價法。
(1)實際成本法。采用不同的存貨成本流轉假設在期末結存存貨與本期發出存貨之間分配存貨成本,就產生了不同的存貨計價方式,如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等。對于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存貨計價方式。存貨計價方法一旦選定,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
(2)計劃成本法。計劃成本法是指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存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并設置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
(三)存貨的期末計量
為了使存貨符合資產的定義,以在資產負債表中各部分合理地反映存貨的價值,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凈現值孰低法計量。
(1)可變現凈值的基本特征:①確定存貨可變現凈值的前提是企業在進行日常活動。②可變現凈值為存貨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而不是存貨的售價或合同價。③不同存貨可變現凈值的構成不同。
(2)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對于用于生產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預計高于成本,則該材料應按照成本計量。如果材料價格的下降導致產成品的價格下降,從而導致產成品的可變凈現值低于生產成本,則該材料應當按可變凈現值計量,并相應地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3)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但是,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二、上市公司調節利潤動機
(1)包裝上市前,主要是為了取得上市資格,以便更好的上市。
(2)上市后,企業用存貨調節利潤的動機在于:自身經營不善,通過利潤操縱,力圖使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達到證監會的最低要求,便于配股融資;防止因連續虧損、凈資產低于面值而面臨被摘牌的危險;提高每股收益,穩定股價,進而通過股份收益的形式,募集更多的資金;配合莊家炒作,共同牟取利益。
三、上市公司利用存貨調節利潤的方法
(1)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改變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來調節利潤。
(2)有些上市公司設立了自己的賬外物資“小金庫”,將賬內一定比例的存貨材料移到賬外,作為隨時可供自己調用的物資“蓄水池”。具體方法有:自制材料不入賬;回收的邊、角、廢料;盤盈、接受捐贈的物資不做賬;外發加工退回材料的余料不入賬;購進存貨時,生產費用或作為待攤費用,未使用便計入成本費用;領用的材料不用或少用,都計入成本費用
(3)“巧用”會計政策,計提減值準備成了上市公司操作利潤的手段,濫用存貨跌價準備獲取利潤。資本市場上最常見的,是一些ST公司利用資產騰挪的方式“摘星脫帽”,利用少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或利用存貨跌價準備轉回來進行盈余管理。例如此前的*ST釩鈦,2010年其存貨跌價計提僅為當年存貨賬面余額的0.62%,低于同行業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巧妙上演了一出金蟬脫殼大戲,由*ST釩鈦變身為攀鋼釩鈦。
上市公司存貨上升,意味著營運能力同比開始惡化;而存貨及其跌價準備增加,則進一步拖累上市公司盈利的現象越發明顯。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有所回落的條件下,一些企業為了達到增發、發債等融資目的,往往采取應收賬款虛掛的方式造成虛增銷售收入,“利潤比較少的時候虛掛,將來好的時候慢慢轉回抹平,沒有消化能力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四、控制利用存貨核算調節利潤的措施
(1)對于企業改變存貨計價方式,私建小金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手段,財政部門要完善會計準則體系,針對上市公司利用存貨調節利潤的各種手段制定相應制度,針對會計核算的薄弱環節,進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制定相應規章。
(2)對于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重要作用,審計人員要加強和完善審計監管。相關審計單位要加強審計監管制度建設,完善會計舉報制度,對涉及執業問題進行仔細調查、嚴肅處理,對于弄虛作假、職業道德敗壞者嚴加懲處,以儆效尤。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責任感和風險意識。上市公司在聘用會計人員時,要對其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進行評估,是會計人員形成嚴謹的工作態度,增強法制理念,切實提高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并增強社會責任感。
(4)對于上市公司的一系列措施,證券交易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力求打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永澤,陳立軍主編.中級財務會計[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endprint